乔治·奥威尔三十年代小说研究(1934-1939)

乔治·奥威尔三十年代小说研究(1934-193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出品人:
页数:200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0
价格:59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2031053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英国文学
  • 文学研究
  • 文学史
  • 文学
  • 奥威尔研究
  • 奥威尔
  • 2018
  • 没想到有人读这本书
  • 乔治·奥威尔
  • 三十年代
  • 小说研究
  • 1934
  • 1939
  • 文学批评
  • 英国文学
  • 现代主义
  • 小说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乔治·奥威尔三十年代小说研究(1934-1939)》研究的内容是关于乔治·奥威尔在1934至1939年创作的“三十年代小说”——《缅甸岁月》《牧师的女儿》《让叶兰飘摆》《上来透口气》。这四部小说的知名度虽然不如奥威尔的代表作《动物庄园》《一九八四》那样高,却是奥威尔青年时期的主要作品,小说以四个普通小人物为主人公,通过记录他们与不幸命运的抗争过程,体现了现代人内心的焦虑和渴望。这四部小说实际是奥威尔的“自画像”,奥威尔将自己波折的生活经历融入小说情节,试图从社会环境的制约中,寻找个人精神压抑和生活贫困的原因。在三十年代小说中,主人公通过感受他人所承载的辛酸苦难和融入到异质的文化氛围中,获取对新旧价值观作出判断的能力,由此在某种程度上对现代社会进行了总体性把握,以摆脱体制环境的限囿。因此,奥威尔的三十年代小说是其思想观念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并为其四十年代的“反乌托邦”代表作奠定了创作基础。

《乔治·奥威尔三十年代小说研究(1934-1939)》希望通过对奥威尔三十年代小说的解读,为中国的奥威尔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丁卓,1980年生,满族,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师,吉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研究方向:英美小说。近年来在CSSCI期刊、中国作家网上发表《(1984)的空间解读》《永远“在路上”的身份构建》《跨越时空的对话:论(古蜀)的审美特质》等多篇文章,参研在研课题多项。

目录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奥威尔研究述略
第一节 国外研究
第二节 国内研究
第二章 三十年代小说创作与青年奥威尔
第三章 白人囚徒的追寻之败
第一节 种族隔离制度对穷白人的戕害
第二节 白人囚徒的自我救赎
第三节 白人囚徒的选择错位
第四节 与现实对比追寻怎样的希望
第四章 对中产者社群的逃离与回归
第一节 人格逻辑悖论下的失忆和走失
第二节 在流浪无产者中的倾听与失声
第三节 在中产者罗网中的进入和挫折
第四节 在叙述者启导下的认识与回归
第五章 反抗金钱语码的城市之旅
第一节 主人公与金钱语码的矛盾对峙
第二节 金钱语码下的迷茫反抗
第三节 都市游走后与退归独守
第六章 面向故乡的怀旧和逃离
第一节 怀旧——摆脱城市生活的精神之旅
第二节 城市生活的压力与怀旧符号的内涵
第三节 回归故乡与最后希望
余论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广州购书中心翻完,比想象中水平要好不少:作者虽是中文系讲师,但引用了不少英文原版书刊;此论文出版前,《牧师的女儿》及《让叶兰在空中飞舞》尚无中文版,作者自己翻译了部分作为引文;另外,对奥威尔研究的中外梳理也有名有姓有书刊名。总体上,比那个写《走近奥威尔》的英文系副教授强太多。

评分

在广州购书中心翻完,比想象中水平要好不少:作者虽是中文系讲师,但引用了不少英文原版书刊;此论文出版前,《牧师的女儿》及《让叶兰在空中飞舞》尚无中文版,作者自己翻译了部分作为引文;另外,对奥威尔研究的中外梳理也有名有姓有书刊名。总体上,比那个写《走近奥威尔》的英文系副教授强太多。

评分

奥威尔在中国知识界名声响亮,但不被大众所接受,在一个舌尖上的国家倒是可以理解,所以baozheng出现,饥荒随之而来也不意外。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是希望面对躲不过去的社会灾难,让其烈度小一点,持续时间短一点,人们铭记灾难的时间长一些。仅此而已。辛苦了三年,写得很累,书中错误多多,难以启齿,好在我尽力了,还能说一句,下本会更尽心尽力。感谢上面的读者,他是个爱书人,顺便自勉,研究点实际问题并活着.....

评分

奥威尔在中国知识界名声响亮,但不被大众所接受,在一个舌尖上的国家倒是可以理解,所以baozheng出现,饥荒随之而来也不意外。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是希望面对躲不过去的社会灾难,让其烈度小一点,持续时间短一点,人们铭记灾难的时间长一些。仅此而已。辛苦了三年,写得很累,书中错误多多,难以启齿,好在我尽力了,还能说一句,下本会更尽心尽力。感谢上面的读者,他是个爱书人,顺便自勉,研究点实际问题并活着.....

评分

奥威尔在中国知识界名声响亮,但不被大众所接受,在一个舌尖上的国家倒是可以理解,所以baozheng出现,饥荒随之而来也不意外。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是希望面对躲不过去的社会灾难,让其烈度小一点,持续时间短一点,人们铭记灾难的时间长一些。仅此而已。辛苦了三年,写得很累,书中错误多多,难以启齿,好在我尽力了,还能说一句,下本会更尽心尽力。感谢上面的读者,他是个爱书人,顺便自勉,研究点实际问题并活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