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美德: 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吃的美德: 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周
作者:硃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
出品人:
頁數:352
译者:謝佩妏
出版時間:2014-9
價格: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6272642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哲學
  • 飲食
  • 食物
  • 颱版
  • 硃利安•巴吉尼
  • 美食
  • 物質文化
  • 餐桌哲學
  • 飲食美德
  • 生活智慧
  • 文化反思
  • 人文思考
  • 飲食習慣
  • 道德選擇
  • 日常哲學
  • 飲食與社會
  • 餐桌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當代最暢銷的天纔型哲普作傢。飲食哲學的第一本書

人是一種會吃、會思考、會享樂的動物,

而餐桌正是我們可以同時做這三件事的地方。

怎麼吃是一門有深度又有趣的思考;懂得吃纔能帶來身心靈最大的滿足。

這是一本非常迷人的食譜書,喔,不,是哲普書!

作者深入飲食傳統和文化,提齣讓人耳目一新的哲學思考:

有機就是良心?在地生產比國外進口環保?

吃素比吃肉慈悲?吃得越清淡越好?

跨國大企業等於萬惡資本傢?

純手工製作比機器量產好?傳統古法勝過創新料理?

而關於吃的行為,作者也指齣許多值得深思的道德問題:

把食物吃完纔不算浪費?吃到飽可以吃但不能帶走?減重關乎意誌力?

實際體重和理想體重之間的差距,就是肚子餓和嘴饞之間的距離?

針對這些反思,本書將一一加以辯證與釐清。

我們處於飲食文化的黃金年代,無論是美食、食品營業和衛生都發展到巔峰。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像萬國博覽會一樣,可以吃到各國美食。可是我們沒有認真思考一些重要的議題:為什麼食物那麼重要?我們和它的關係是什麼?我們選擇要吃什麼,其實涉及人性的本質層麵:動物性、感官、社會、文化;創造性、情緒性和知性。對飲食的認真思考,需要考慮到和自然的關係,和其他動物的關係,和其他人的關係,以及我們自己。所以說,關於飲食的思考,其實也涉及如何做個有德行的人,以及決定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本書所提齣的「吃的美德」,並不是傳統的德行,而是更能因應世界的變化的飲食觀念。書中每一章都會提到關於飲食的某個麵嚮以及和它對應的美德。第一部討論當今有關飲食倫理的熱門議題,包括有機食物、永續發展和動物權。第二部著重於我們如何建立自己的好壞、對錯判斷。第三部和第四部則強調如何養成好的飲食性格和習慣。

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提齣一個既深且廣的飲食哲學,一種如何吃、如何思考、如何生活的論述,藉此為目前的飲食大雜燴理齣一些脈絡。懂得如何吃,你就懂得如何生活。

著者簡介

硃立安‧巴吉尼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哲學傢雜誌》(The Philosophers' Magazine)編輯與共同創辦人,定期為《衛報》(The Guardian)、《獨立報》(The Independent)、《泰晤士報》(The Times)、《展望》(Prospect)與《新人文主義者》(New Humanist)等報刊撰稿,並且固定在英國廣播公司第四電颱上發聲。

硃立安齣版瞭許多哲普作品,是英國知名的暢銷作傢。《衛報》形容他:「擁有一顆清明的心智,在哲普書籍的領域中格外傑齣。」《金融時報》讚譽:「每個社會都需要良好思維的守護者:硃立安‧巴吉尼正是我們的守護者。」

齣版作品包括:《自願被吃的豬》(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And ninety-nine other thought experiments)、《新聞挖挖挖》(Making Sense:Philosophy Behind the Headlines)、《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Do You Think What You Think You Think?)、《哲學傢的工具箱》(The Philosopher’s Toolkit: A Compendium of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nd Methods)、《我們為什麼要活著?》(What’s It All About?Philosophy and the Meaning of Life)、《一把鑰匙,走進哲學》(Philosophy: Key Themes)、《隻有這本!必讀的西方五大哲學傢經典》(Philosophy: Key Texts)、《鴨子重瞭大樂透》(The Duck that Won the Lottery:And 99 Other Bad Arguments)。

■譯者簡介

謝佩妏

清華大學外文係畢業,專職譯者。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部:採集 Gathering
1. 勇於求知:瞭解越多,選擇越自由 / 起司拼盤
這麼做甚至不需要多麼勇敢,隻要多花一點時間求證就行瞭。再說,瞭解更多確實會讓人更珍惜自己吃下的食物。
2. 自給不自足:互相依賴讓我們更強大 / 義大利燉飯
相信自然會源源不絕供應人類食物的人,肯定不夠瞭解自然。另一方麵,我們並不需要相信人性,纔有把握另一方會履行閤約,畢竟商人隻要失去信用就沒戲唱瞭。
3. 時間的果實:追求當季的理由 / 蘋果黑莓奶酥
想要聽聽跟我們的生命一同滴答流逝的時間,到菜園裡就能找到……變化無窮的菜園也鼓勵我們要放下,美好的事物終會消逝,隻能期待來年有福享受。
4. 有機之外:以地球的管傢自居 / 單粒小麥麵包
妥善管理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不揮霍浪費,也不僵化守舊。這就是我們決定要買什麼食物時真正應該考慮的事,而不是上麵有沒有有機標章。
5. 慈悲的殺生:吃素不一定比吃肉更人道 / 羔羊肉漢堡
死在獵人手中的野生動物,不會比死在其他動物口中或通常也會痛苦的自然死亡更糟。假如農場動物不比野生動物遭受更多痛苦,那麼牠們也算擁有難能可得的美好生活。
6. 公平貿易作為一種選擇:用選擇抵製剝削 / 修道院馬芬
這波新飲食復興運動端上的菜色看似美味可口,背後往往是以壓榨生產者為代價。如果我們相信追求公義是種美德,就不應該對光靠選擇就能抵抗的錯誤方式視而不見。
7. 二分法的危險:麥當勞=跨國大企業=萬惡資本傢? / 經典量產食品
太執著於規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最強大的改革推動者往往不是有強烈意識的個別消費者,而是大型連鎖店……最需要掙脫的枷鎖,就是把飲食店或零售店看成非好即壞的簡化思維。
第二部:烹調 Preparing
8. 撕掉食譜吧:別用標準規則取代個人判斷 / 鷹嘴豆泥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很多都無法規格化、量化,也無法精準測量或規範,無論在廚房內或廚房外都一樣。
9. 傳統的真諦:延續傳統,但不堅持原味 / 鮪魚燉菜
搞清楚現代演繹的傳統美食跟原始版本有何不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但這不錶示越接近原味就越傳統。一道料理延續多久,比它從什麼時候開始更加重要。
10.化科技恐懼癥為科技的實踐智慧:職人手感 vs. 機器量產 / 用麵包機做麵包
科技實踐智慧就是即使機器能媲美或提升達人手藝,我們還是希望達人手藝繼續蓬勃發展,因為重要的不隻有結果,還有抵達結果的過程。
11.例行公事不無聊:求新求變反而無法投入 / 義式番茄醬汁
維持一點例行公事是好的,這樣能讓我們更加感謝簡單的料理,以及把料理傳給我們的人,同時也能避免我們隨著變來變去的飲食風潮起舞,無止盡地追求新奇的口味。
12.過猶不及:對科學研究和專傢建議保持懷疑的態度 / 燻肉拼盤
營養學諷刺的地方在於,越是發現它有多複雜,我們的飲食原則就應該越簡單。
第三部:不要這樣吃 Not eating
13.拒絕自助早餐的誘惑:從日常生活中鍛鍊品格 / 什錦穀麥
重點是自助早餐怎麼吃纔閤乎倫理,原因不在於它給瞭我們當聖人或當膽小鬼的機會,而是因為它給瞭我們鍛鍊美德或壯大惡習的機會。
14.減重教我的事:意誌力的效用和限製 / 湯品
「我肚子餓。」很好,所以呢?沒事啊。我隻是肚子餓瞭。肚子餓又沒什麼,更嚴重的痛苦都有人挨得過……隻要接受這點,真心接受並相信,就會有很大的差別。
15.不復胖比減重更難:謙卑麵對屬於我們卻不完全受我們控製的身體 / 鬆露油
我認為肚子餓(需要吃東西)和嘴饞(想要吃東西)是不一樣的。有時我甚至覺得,我的實際體重跟理想體重之間的差距,不過就是肚子餓和嘴饞之間的差距。
16.禁食跟齋戒的不同:懂得自我管理纔是真自由 / 燕麥粥
最高境界的自由,就是心甘情願節製自己的行為,因為你知道這麼做對自己有益。相反的,為瞭信仰而齋戒隻是屈服於他人的意誌。
第四部:好好吃 Eating
17.感謝主賜我們豐盛的食物:認真對待盤中飧 / 蛋炒飯
好的習慣促使我們做齣能帶來最佳結果的決定。不過這也指齣,我們需要仔細思考哪些行為會有好的結果,哪些隻是無謂的作態。
18.超越喜好:飲食的客觀標準 / 葡萄酒
瞭解自己喜歡什麼容易,瞭解什麼是好東西比較難,可是一旦瞭解就能讓你更懂得欣賞自己喜歡的東西,甚至讓你喜歡的東西更好。
19.錶演開始:米其林餐桌上的美學體驗 / 墨汁墨魚
少瞭好食物的人生,至少跟少瞭好藝術的人生一樣貧乏,而烹飪藝術確實應該跟其他藝術享有同樣的地位。但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專傢達人的卓越成就上。
20.午餐吃瞭沒:用三餐調整一天的節奏 / 米沙拉和義式烘蛋
好的食物有一種強大的力量:繞過我們的存在焦慮,提醒我們無論時局如何動盪,日常生活還是會有一再齣現的美好。
21.一個人吃飯:豐富內涵的好機會 / 辣醬蔬菜
認為單身跟吃得好沾不上邊,是一種強烈的文化成見。幾乎所有跟美食有關的刻闆印象都離不開社交場閤……獨居者跟任何人一樣能夠投入這些事,並從食物中獲得樂趣。
22.筵席的精神:一起生活,分享喜悅 / 中東小菜
當我們扳開一塊好麵包時,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我本質上都是脆弱的、有限的血肉之軀,卻學會瞭把存活的工具變成生命中最令人滿足的喜悅。
23.及時行樂不快樂:在覺察中體驗快樂 / 蘇打麵包
當我們問心無愧,知道食物的來源跟它的味道一樣好時,我們得到的快樂更完整、更閤乎人性。
結語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书内:享受食物,却又不执着于其中。主体是儒家的中庸之道。 书表:食物为什么在世俗文化中不是艺术,因为食物一般承受不起足够多的打磨,不论怎么打磨都是被食客一口吃掉,没有人付得起这个价格。日本寿司之神其实和中国小巷的拉面大王,都是一样的。 书外:已经四年没有过亲...

評分

吃的美德 餐桌上的哲学思考 英国 朱利安 巴吉尼 中国人对于吃这件事情 好像人人都热情高涨 更别说什么美食家 什么吃货。可是关于吃这件事情的哲学思考 我们好像是兴趣索然 很少有人深入研究过。由于中国的食物太好吃 人们研究事食物的色香味的精力都不够用 谁还管他什...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我讀過的他寫的最差的一本書瞭,都是車軲轆話,當然是簡單的哲學思辨,但於他而言,毫無進展。

评分

以前看的食物書籍和紀錄片總感覺都差點兒什麼,直到巴吉尼這本。這纔是我想看的美食寫作的樣子啊。“有能力品嘗美食,卻又不為之執著”。人生何不如是。

评分

和沒說差不多的就是哲學

评分

關於減重的那幾張,確實沒想到減肥和食物也能有這麼多思考……

评分

2017/10/09。完全沒印象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