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倉天心,原名岡倉覺三,1863年生於日本橫濱一個商人之家。七歲起同時接受漢學與英語教育,十六歲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就讀,受到其師Fenollosa啟發而對保存與發揚日本傳統藝術及美學不遺餘力。曾擔任日本美術學校的籌備者、校長、創立日本美術院,去職後遊歷於印度與中國,最後任職於波士頓美術館東方美術部門,其名著《茶之書》、《東洋的理想》與《日本的覺醒》即寫作於這段時間內。天心自幼學習外語,以典雅動人之英文寫作,其著作皆於美國與英國出版,影響二十世紀之初西方人對日本的印象非常深遠。
譯者 谷意,台大法律系、法律研究所法學組畢業,目前為專職翻譯。
作者在旅美期間,意識到西方人對東方世界充滿了荒謬的想法及誤解,因此用英文寫下這本以「茶道」為主題的書,希望能將日本文化正式介紹到西方世界,藉此引起共鳴。即使雙方有著極大的文化差異,卻都對「喝茶」非常講究:方式不同,重視喝茶的流程和儀式卻相同。
在書中他將茶道分成幾個部份來談:茶道的精神、流派、茶與禪的關係、茶室的擺設、最後是妝點茶室的花朵與美學鑑賞。主客在茶室共飲一杯,一期一會,隱含了大和民族執著的特質,將所有對於來客的心意、美好事物的堅持,灌注在這一碗茶中。
目錄
寫於五南文庫發刊之際 不信春風喚不回
導讀 周瑜
一碗人情,百年茶點 蔡珠兒
高岡倉松照天心 李長聲
第一章 一碗見人情
第二章 茶的飲法沿革
第三章 道與禪
第四章 茶室
第五章 藝術鑑賞
第六章 花
第七章 茶人風範
我喜欢上茶,细细想来有六年了。两千多个日子里,每一天的工作都在茶的香气和氤氲中开始。 吃过早饭,收拾妥当。烧一壶滚烫的开水,清洗茶器。用流水将茶盏、茶海、茶碗一一洗过,放入茶盘。沸腾的水已经“呲呲”作响,《茶书》形容水沸声,如云瀑呜咽、狂浪拍岸,或者雨过竹海...
评分从陆羽的《茶经》开始,喝茶这事儿,就不仅仅是某种饮料的摄取,而是上升到精神境界,蕴含着简约、质朴的哲学。饮茶之道,传到日本,发展成了和静清寂的茶道文化。100年前,冈仓天心用英文写作的《茶之书》,就是向西方读者热情推介东方茶道的著名作品,被称作“东方文化的答辩...
评分在中国,古时讲开门七件事里,茶占了最末一位,再结合前六者“柴米油盐酱醋”,都是平平常常、生活的况味。可见当初茶之一物,没有一点登堂入室、超凡入圣的迹象。无怪乎红楼里妙玉称其为一碗解渴的浊物罢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本来的喝茶,就只是单纯的喝茶,并无诸...
评分 评分作者冈仓天心,译者谷意,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作者译者的真实姓名,还是笔名,但是单是这两名字,倒是很符合茶之书的名字,有点装,却恰如其处。 虽然这本书是谈茶,文字却绝不是静若止水,闲淡闲淡那种,倒像以前的大儒士,他是有学识的,但世俗眼光儒士必须谦虚的,尽是收敛...
翻译超越原作
评分1.为什么本书作者和铃木大拙这些讲禅的人都迷之喜欢鄙视和踩西方以显禅的优越,前者是踩西方美学的一个面(大气点嘛,好好说, be Zen),后者是踩西方逻辑...都给我一种霸道强势的不适感。这不禅欸...禅里讲“空”, “空”无所不包,茶道里讲将生活和人生也变成践行禅的艺术,那为什么“心”,作为践行这种艺术的主体,不能兼容并包而要拉踩呢?2. 我悟到的禅就是其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自在”,就如同宇宙的“自在”, 无限的“自在”,道的“自在”。它是空,空是什么都没有,但又是什么都有,什么都没有,超越了所有逻辑,什么都有,那也包含了所有逻辑。 它听上去矛盾,但矛盾本身又包含在它的“自在”中。就是这种它本身“自在”的哲学层面上的美学让我着迷,对禅和道的哲学以及禅的美学本身还是很有共鸣的。
评分对美的剖析和辨别不如柳宗悦,对茶室的解读不如历史学家。但总算是系统而精炼的通俗读本。
评分岡倉天心對於東方文化的自信 是值得尊敬的 西方文化如此刁鑽 但是對於茶文化的肯定 並不是一種如此高逼格的讚揚 我們也不必感到自豪 而是東方文化一直如是偉大 你對他們的肯定欣喜若狂 其實證明自己其他若干的不足 不如無視 本不相容 何必強加茍合
评分可以净化心灵的羽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