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的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论什么时候读,都不能不叹服作者对阅读用心之深,视野之广。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这是一本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
莫提默·J. 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网络化时代,每个人都接受了大量资讯,优越感爆棚,严肃阅读似乎并不重要。 我看到一个人在他的朋友圈里写“我每天都阅读一篇公号文章,一年下来,也阅读了365篇文章,这样算来,也是好几本书了,对于没有读书习惯的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突然很佩服自己。” 作为持续...
评分好书很多,爱读书的人也多,但知道如何读书的人确不多,至少我认识的人中,我认为真正能够享受阅读快乐并从阅读中获得成长的人不多,所以介绍大家读一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本书在国外发行了70年,一直是畅销书前五百名排行榜的常客,在中国商务出版...
评分网络化时代,每个人都接受了大量资讯,优越感爆棚,严肃阅读似乎并不重要。 我看到一个人在他的朋友圈里写“我每天都阅读一篇公号文章,一年下来,也阅读了365篇文章,这样算来,也是好几本书了,对于没有读书习惯的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突然很佩服自己。” 作为持续...
评分一个字一个字敲完这长长的笔记,真是佩服自己。但其实,我是没什么耐心的人,能这样做到,实在是这本书的功劳。 是的,这是一个评价,因为我已经读懂了这本书,可以说,我赞同作者的观点,并相信这样做能提高自己的阅读技巧,所以坚持下来,并会一直实践下去。 读好书,并运用...
评分本书作者多年从事文学与编辑工作,具有广阔的阅读面及丰富的阅读经验,本书以流畅轻快的笔调,把有关阅读的观念和技巧清晰准确、层次分明地一一传达,处处透出理性分析的严谨清晰与循循善诱的平易近人,它不仅提供有关阅读的建议,对于论述性文章的写作也有一定帮助。 对于我...
内容给我感觉有点繁琐啊。或许是我第二次读的关系,也可能是自己水平已经提高了很多的关系吧。
评分我怀着谨慎的心情,阅读了这本书。对我而言,它言辞娓娓,严丝合缝,是本有意思的读物。但我回顾自己的阅读,越发坚定了不能按照它的教导去读书。它试图把模糊的东西,变成确凿的技巧和方法。但如果有人真的这么去读书,起码很多中国的书就没法读了。这种方法更倾向是“读了,以说于别人,交流于别人”。读中国人的书,不可穿凿,不能太用“意”。
评分教习学生如何做阅读理解
评分一年半前在书店随手翻了几十页觉得这样的阅读方式无聊透顶可笑至极,但如果不是前段时间又被安利了一次碰上凑单机会就真的错过这本好书了。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根本不是这本书所要面向的那种读者——当时的我只是一个为了消遣而阅读的蠢货。直到后来除去消遣以外还需要从书和阅读过程本身获得知识/思维第二次读的时候才发现这真是一本值得分析阅读的好书……30W+从头到尾看完花了一个星期,连检阅都算不上做完,带回家再花一个月【读】完这本书。“既然你赞同一本实用的书,理解了作者的观点认同了作者所提出的方法,你就没有理由不按照作者所说的去做。”
评分你們真的不知道解釋學里的方法論一派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