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短篇小说集,包括六部小说,分别是《克莱采奏鸣曲》、《伊万??伊利奇之死》、《三死》、《舞会之后》、《霍尔斯托梅尔》和《谢尔盖神父》。
列夫·托尔斯泰(Lev Tolstoy,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臧仲伦(1931--),江苏武进人,北京大学俄语系教授。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专著有《中国翻译史话》,译著有《克莱采奏鸣曲》、《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评分高雅怎么接地气?小提琴和钢琴的倾诉、美轮美奂的精神殿堂——即贝多芬Beethoven的《克莱采奏鸣曲》 ,而作为天堂和地狱间的纽带,托尔斯泰Leo Tolstoy的同名小说《Kreutzer Sonatas》则把人直接打入第十八层地狱——天朝子民或再由此瞥见天堂。脆弱神经别碰后者。 音乐有时...
评分最爱《伊凡·伊里奇之死》,配合海德格尔的死亡观,对死亡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评分《克莱采奏鸣曲》以惯用的古典迂回手法引出叙事者,有大段托翁式的论理,两性关系的拉锯憎恶,婚姻陷阱里的虚假作态,彼此仇视互相毒害;这种困兽般的恐惧绝望也出现在《伊万·伊利奇之死》中,濒死临终的状态让人全身发毛;喜欢《霍尔斯托梅尔》,马眼里的人生,人眼里的马相,他们曾拥有最辉煌的俱往矣岁月,到头来一样黄土一抔;最喜欢《谢尔盖神父》,从肉体到精神,他无法摆脱的一直是不甘与骄傲,直至顿悟到“世俗之见具有的意义越小,就越强烈地感觉到上帝”,同步推荐改编电影《子夜的太阳》。
评分《克莱采奏鸣曲》写的几乎就是托尔斯泰的婚姻,批判犀利甚至有些极端。《伊万·伊利奇之死》写死亡完全同感。《三死》、《舞会之后》、《霍尔斯托梅尔》适合出阅读理解。《谢尔盖神父》又以托尔斯泰主义结尾。P8-11、17、18、20-21、23-26、38-40、49、112、117、126、148、152、177、187、203-204、274。
评分文豪不愧是文豪,100多年前的东西今天再看丝毫不觉陈旧。
评分《克莱采奏鸣曲》:5.20读的,对婚姻、对两性关系的描述深刻而又直白,阅毕,我对爱情的幻想几近破灭; 《伊万·伊利奇之死》:详尽地描述了男主人公伊利奇从生病到死亡的全过程,并加入他不断变化的思想活动,也透露出作者本人对于“死亡”的一些哲学思考。 在死亡面前依然不肯蜕去虚伪,这一点甚至比死亡更加可怕; 《三死》:分别是马车夫之死、贵妇人之死和树之死。 《舞会之后》:“世上的事就这么变化莫测,它常常使得人的整个一生随之改观,南辕而北辙。”——伊万·瓦西里耶维奇; 《霍尔斯托梅尔》:对于马的生动形象的描绘、对于草原场景的详实备至的还原以及明写马群实则在背后有所指的深意,都令这样一个故事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谢尔盖神父》:像极了前些天看的电影「修女乔安娜」。 于库尔勒,16:59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