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是与托尔斯泰齐名的俄国大文豪,他一生中写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七部长篇小说和众多中短篇,他的才华和功绩是举世公认的。 译者娄自良是中国资深翻译家,他经历丰富,曾从事苏联哲学百科的编译工作,这使得他在翻译别人觉得枯燥、难译的作品时如鱼得水、驾轻就熟,他的译作有:《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鬼》、《死屋手记》、《战争与和平》、《死农奴》等。
小说描写19世纪60年代出身贵族的绝色女子娜斯塔霞常年受地主托茨基蹂躏,后托茨基愿出一大笔钱要把她嫁给卑鄙无耻的加尼亚。就在女主人公的生日晚会上,被人们视为白痴的年轻公爵梅诗金突然出现,愿无条件娶娜斯塔霞为妻,这使她深受感动。在与公爵即将举行婚礼的那天,娜斯塔霞尽管深爱着公爵,但还是跟花花公子罗果仁跑了,最后遭罗果仁杀害。
不读陀斯妥耶夫斯基就不懂得俄罗斯和真正的人性。 你可以在托尔斯泰那里发现一种亚洲式的平和,在屠格涅夫那里领略到西欧文人的贵族派头,还能够在契诃夫那里听到现代思想的声音,但是只有在果戈里和陀斯妥耶夫斯基身上,你才可以感受到真正的属于俄罗斯的残忍,野蛮与神经质--...
评分话说这几天,正在读陀翁的《白痴》,已经读完了第一部分。初上手时怪诧异的,怪他情节展开得那么快,快得像话剧,一幕接着一幕,全是人物和对白,每个人都活灵活现,好像一群演员叫上劲地用台词“咬”出一部戏来,角色与其说极端倒不如说是标准,富家巨室,达官贵人...
评分前几天豆瓣上有篇评论叫做不娶聪明的女人,恩,娶聪明女人是需要胆量和自信的,不是一般的男人做得到的。那么有谁敢和有强烈的个性的女人交往呢,就我的经验,尽管 人们说喜欢某女如何之有性格,那是实在没的恭维了,鬼才相信有男人喜欢她们,事实上惟恐躲之不及。 所以,那些...
评分关于已提交的脚本,即拍摄改编自《白痴》的两部电影,我们想说明下列几点。 首先,是我们决定拍两部电影,而非拍成可能由两三个部分组成的系列的原因。 这一决定首先基于小说结构。非常有趣的是,几个电影版,都用了小说情节的一两条基本线索。譬如,娜丝塔霞·费利波芙娜的...
评分整部作品描述的是光与暗热烈碰撞的血泪演义。光明一极以公爵和阿格拉娅为代表,他们在还没有被破坏前高尚得在世人眼里显得古怪。从书谶上看,公爵的“情书”被阿格拉娅夹进《堂吉诃德》,暗示公爵的单纯,理想,博爱,骑士风度和不见容于世人。于是就像塞万提斯不希望见到...
卡拉马佐夫,罪与罚,白痴。按这样的顺序读的陀氏。陀氏的笔下没有配角,但凡有名字的人,都有很长篇幅的故事,作者、书中人物、读者,都处于一种高压下的、癫狂的、快速思考、大声疾呼的状态,让人筋疲力竭。梅诗金公爵是陀氏塑造的俄国堂吉诃德,但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塞万提斯笔下的山谷里的骑士柔情浪漫,陀氏笔下城镇中的骑士阴郁揪心,最后的结局梅诗金公爵也是彻头彻尾的输了。
评分感觉像被坦克碾了……大段极端激动的独白太折磨人了,好几次受不了都想把书摔到墙角去,但又被作者勾引的想要读下去。就像一个人神秘兮兮的对你说“来来…给你看个有意思的东西”,然后翻开砖头漏出下面的蛆给你看……公爵前半部分还有“基督的魅力”,后面就开始陷入他的意识当中,尤其是身陷与两个女人的纠葛中后,糊涂软弱轻信的让人发指。两个女主人也乖戾的让人受不了,伊波利特、加尼亚、列杰特夫这些丑角更人让人恶心的不得了,最后反倒是人狠话不多的罗果仁还不那么让人讨厌。总之,读着比《群魔》还痛苦,但还是被什么吸引着读完了
评分除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从未在任何人那里看到这么复杂、矛盾、深邃、无理而妙的人性世界。他以自己未被任何理念切割框范的敏锐宽宏之心,去尽可能捕捉其他心灵的细微褶皱,捕捉它们瞬息万变,莫名其妙,却又那么真切可信的动荡。在他笔下,许多我们习得并习惯的概念都宣告失效。庸俗、卑鄙、罪恶都有扎实的心理基础,进而不再能够为这些贫乏的词语所概括。他让我感到,没有什么是不可理解,一切存在都情有可原。如果不能,那是我们自己为太多简单粗糙僵化的“常理”“逻辑”所桎梏,已与不可解释、不可归纳、时刻变动的真实渐行渐远。
评分我总有一天要拥抱这不正确的病态之美,娜斯塔霞,骨骼粗大,郁郁不乐,像一个未成年男孩子藏在床头的成人影片女主角,充满无用的激情,被鞭打被猥亵,欲火焚身,憎恨一切装腔作势,永远偏狭顽固,在一群虚伪的人中间,成为了他的女主角,你知道,你知道。
评分没法移情的作品,叙事完全基于疯狂而不是故事结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