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0年代的巴黎,一群印刷业学徒发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屠猫仪式,他们折磨然后杀死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猫,包括他们师母的宠物猫。18世纪法国人的文化有珍奇的一面,也有寻常的一面,作者藉以邀请读者思索这一类的问题:为什么巴黎的一群工匠觉得对猫的大屠杀那么有趣?玩笑如何在旧制度的工人间发酵?同时,作者还选取了其他五个法国历史场景,分别基于几个单独的史料,从而揭露一个文化的万花筒视野,既熟悉又奇妙。
本书希望能够在历史学中引入人类学视角,但又警惕地不愿让人类学取而代之。在人类学的意义逐渐彰显的今天再来回望,达恩顿对方法论的尝试足以使他成为新文化史的开拓者之一。
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 欧洲文化史专家 ,1939年出生于纽约,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著名欧洲文化史专家。他和他的著作曾获多项学术奖和图书奖,包括美国的麦克阿瑟奖奖金、美国的国家图书评论奖;以及法国的美第奇奖提名。本书为他赢得1979年美国历史学会的Leo Gershoy奖。
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是警官艾梅里为巴黎作家们包括卢梭等名家编写的档案。档案不仅记录了作家出身,职业情况,重要事件,还有对其面相人品、作品水平的评论,成为那个时代最全面的作家档案。 艾梅里对文学作品鉴赏力相当好,他从作家的生平、职业、为人分析到他们的作品,现在看...
评分书名: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The Great Cat Massacre and Other Episodes in French Cultural History 作者: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 译者:吕健忠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2006.04 评分:原著10/10,译文9/10 十八世纪的普通法国人怎么生活的?他们平时想些什么...
评分书名: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The Great Cat Massacre and Other Episodes in French Cultural History 作者: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 译者:吕健忠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2006.04 评分:原著10/10,译文9/10 十八世纪的普通法国人怎么生活的?他们平时想些什么...
评分文人共和国永远是迷人存在,知识分子鬓角墨香的形象重重交织,闪光的字符密码四溢飞溅——总要和这个世界谈谈,考虑叙事如何打捞意义,或者言说如何引领文字英雄抵达地心的荒原。马尔科姆•考利精心回忆着二战期间格林威治村中“文化人”的...
评分德)聚斯金德的《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香水制造师。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试着用《屠猫记》中“印刷业学徒的暴动”的分析路径,来分析《香水》中香水师行业背后的时代、社会背景。 我是力有不逮,但很希望看到哦。
試圖融合人類學(格爾茨「深描」一路)與歷史學研究,對法國年鑒學派的文化史研究提出批判性反思。以心態與精神變遷為關注對象,利用文本材料的象徵與儀式分析,探索十八世紀法國不同社會階層(工人、農民、城市資產階級等)的心態與精神意義。在方法論上,文本分析與語境分析(文義格局)被來回穿梭。
评分以人类学和阅读史为主体的新文化史研究,可以算得上是达恩顿今后一系列研究的母本。文章不大好读,尤其是没有小标题之类,幸好从前只是看个热闹,如今读是想学习方法。
评分《屠猫记》的意义恐怕不只于新文化史。作为一本全方位的描述十八世纪的法国社会的书籍,它对于阶级、仪式;知识分子圈内的印刷、审查;政策下的个人生命的应对;民间故事的形成背后的心态都连着作出描述和讨论。碍于史料限制,这样的写法很难位移到中国史研究之中,但如何在史料中发现这样漂亮的故事是需要思考的。
评分#2015012
评分最近的书都不能完全看懂 法国18世纪文化的各个横切面 感觉阶级的形成果然是一层一层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