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重探讨晚清民国研究史料与史学的相关性,力求找到行之有效的取径和方法,以解决由于史料繁多带来的近现代史研究难以兼顾专深与博通、以及中西学乾坤颠倒所引发的格义附会等诸多困扰。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有关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的通论及专论;其二,关于各种类型史料的认识及其应用的分说;其三,关于各个专门研究领域、方面的史料、理念与做法的探讨。
桑兵
河北威县人,生于广西桂林,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关注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近代中日关系(以民间团体和学者为中心)等领域,尤其以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为重点。
我们这个时代,且不说每年出版书籍如何如何,只说研讨读书治学法的指导书,业已汗牛充栋了。自朱子那时起,因了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典册中遵循正道趋附高明,就已经很成问题了,何况是网络化的今天,何况是要“竭泽而渔”地占有史料的历史研究者!所以这样的...
评分该书名为治学的门径与取法,副标题为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其中吸引我的是副标题中的史料与史学。众所周知的,晚清民国史以史料多而著称,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缕清脉络,找到一丝线索是研究的入门之阶。是故,购入此书,细细研读,望得其一二。 当年任公言维新之要在...
评分桑兵老师的课我旁听过接近一学期,亦有缘在异省听过他的一次讲座,现又看过这本书的部分章节,发现桑老师实际上一直在通过不同方式重复他基本不变的一些观点和态度。以下是我的粗略归纳(PS:桑老说治史不宜归纳,我已经错了么?): 1、批评近代以来史学界喜好跨学科,对社会科...
评分 评分桑兵老师总结自己的治学经验,撰写此书教导新近学人如何治学,此书主要包含三个观点:1.要多读书,不要只找材料 2.要重视学术内在理路,不要比附西学。3.不要分科治史,要有整体眼光。三个观点相互交叉,总结起来就是,在近代史研究中要将历史事件置入三位坐标轴,贯通古今中外...
治学方法之类的书,立意一般都很高远,操作一般难度都很大。刚出版时,名噪一时。陆陆续续读完,感触:少读方法论的书,多看基础性类的书。
评分思想较为陈旧,见识一般。提到的一些文章我没看过,算是有些收获。
评分桑氏成语词典。
评分什么傅斯年陈寅恪,都比不上我桑某人,中学西学都是老子更强一些。
评分此书原本立意甚高,然而读后发现,除前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内容让人眼前一亮,或者说配的上哪奇葩的书价之外,其余内容并不值得夸耀。尤其一些章节,如人物研究,颇多桑兵以前论文的痕迹,可谓是新瓶装旧酒,十分无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