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以其无比渊博的学识、才华横溢的文笔、惊世骇俗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现代主义、权力分析与社会理论、新文化史、刑罚史、身体史、性史、女性主义与酷儿理论,以及文学与艺术批评等各种时代思潮。
任教于法兰西学院后,福柯在1970年代末期开设了一系列课程,研究性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后来出版三卷本的《性经验史》(或译为《性史》),成为国际上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学术引用率最高的十本著作之一。
《性经验史》是米歇尔·福柯的代表作。在本书中,福柯试图勾勒出自16世纪末以来在用科学方法研究性的话语中规训身体的权力机制的历史知识、权力、意志,走出现代的获救的希望是古希腊罗马的伦理,在这里,欲望和快乐不是被压抑和克制,而是被加以适度的控制和恰当的运用。在《性经验史》中,福柯所写的并不是一部人类性行为的编年史。他探讨的是:这么多世纪以来,把性与真理的追求连结在一起的线索是什么,人们是如何和为什么要到性当中去求得关于自身“真理”的知识的。
米歇尔·福柯,1926年10月15日出生在法国的普瓦利埃。1946—1949年,就读于巴黎高师和索邦大学,先后获得哲学和心理学文凭。1951年,通过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61年获国家博士学位。1970年被遴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984年6月25日因感染上艾滋病去世。福柯一生著作甚丰,闻名于世的有《癫狂与文明:古典时代的癫狂史》(1961年)、《诊所的诞生》(1963年)、《词与物》(1966年)、《知识考古学》(1969年)、《规训与惩罚》(1975年)和《性经验史》三卷(1976,1984,1984年)。
米歇尔·福柯是后结构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他不仅“谈玄论理”,而且还直接批评自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文化”。
《性经验史》只从书名来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世纪以来诸多“性学报告”的一种文本形式:从生理、心理、技术、医学,特别是两性关系等层面来分析性,以展现工业大革命及两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伴随着社会大变革和科技大爆发而到来的性学研究的蓬勃发展。但是《性经验史》...
评分 评分福柯的问题是:“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人是如何被引导着将自身看成欲望主体的”,这个问题本身预设着,“人是欲望主体”这一点远远不是不言自明的真理,而只是一种在历史中逐渐成型的观念性倾向。为了探究这种观念的诞生和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性史”,福柯带领我们进入这部历史的...
评分一个转向:哲学的性爱抑或政治的婚姻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从容赴死。 在《申辩篇》中,他慨然坦言对于智慧的追求,以几乎诡辩的口吻谈及这一追求与城邦法律的冲突:“如果我无意败坏了他们(指亚西比德、阿尔喀比亚德等年轻人),法律就不该因为这种无意的过错,让人带我...
评分福柯总有办法让自己的理论站住脚。因为他是个档案历史学家。他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史实,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具有的原创性,源于它不是理论之上的理论,而是直接来自分析。前段日子我非常的喜欢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理论和人比较平行。他自己也曾经说,他做理论研究的动...
坦率的讲,看不懂。
评分有的地方竟然译反了。
评分标记第一册《认知的意志》 福柯并没有直接否定弗洛伊德、拉康之流的“压抑——解放”假说(“性”也可以是生产性的),他只是认为在这背后有着更为复杂、多样的关于“权力——知识——快感”的体制,关键要找出话语生产、权力生产和知识生产的机制、策略与要求。其中,话语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西方基督教传统中的“坦白”技巧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真理言说方式,这就是近代的“性科学”(聆听的技术、因果性的公设、潜伏性原则、解释的规则、医疗化的律令)。 “性”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处在两条“权力”轴线的交叉点上,一方面,“性”属于身体的规训;另一方面,它属于人口的调节,这共同构成了一种有关“性的”生命政治。
评分1卷:17~19世纪伴随权力审查而不断发生变化的话语净化机制下的经验生成说。阐述条理可以说是以混沌的书写对应性史的混沌。
评分没有说17世纪的道德风尚更符合人性,而是说在权力机制不断的完善与扩大的过程中,在文明的外衣裹挟的更加严酷的环境之下,肉身之重将会以精神的话语之剑穿破现实的囚笼。 “权力关系并不外在于其他形式的关系(经济过程、认知关系和性关系),相反,它们内在与其他形式的关系之中。它们是在此产生出来的差别、不平等和不平衡的直接结果。它们彼此是这些差异化的内在条件。”听福柯谈权力就像谈爱人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