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外二篇)(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外二篇)(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汪晖
出品人:
页数:301
译者:
出版时间:2014-8
价格:CNY 3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50366
丛书系列: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精装新版)
图书标签:
  • 西藏
  • 政治学
  • 汪晖
  • 文化研究
  • 民族问题
  • 社会学
  • 政治
  • 民族区域自治
  • 西藏问题
  • 中国文化
  • 中外交流
  • 民族议题
  • 地域研究
  • 文化对话
  • 国际视野
  • 学术论著
  • 跨文化
  • 中国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作者对2008年发生在西藏、四川、青海等藏区的暴力骚乱及随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的深思之作。汪晖对西藏问题的关注是延续着他对“中国”及其“现代”问题的一再追索,其核心关切与《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和《去政治化的政治》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简介

汪晖,1959年10月生,江苏扬州人。曾就学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1991)、《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4)、《去政治化的政治》(2008)、《别求新声——汪晖访谈录》(2008)等。

目录信息

序(石硕)
上篇 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
引言
一 两种东方主义的幻影
1.基督徒的另一个故乡
2.赫尔德、康德、黑格尔的西藏观
3.神智论与西藏形象
4.种族主义及纳粹意识形态中的西藏
5.60年代的苦闷与西方大众文化中的喇嘛形象
二 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变奏
1.宗主权的概念与国际关系中的“承认的政治”
2.民族一国家视野中的中国观与西藏观
3.规则的较量:殖民扩张、中国革命与“西藏问题”的发生
三 民族区域自治与“多元一体”的未完成性
1.中国民族主义的三种形态
2.民族区域自治及其基本原则
3.“多元一体”与民族区域及其混杂性
四 “后革命”、发展与去政治化
1.如何解读民族政策的危机?
2.民众的观点、民族的观点与两种身份政治
五 宗教社会、市场扩张与社会流动
1.世俗化过程中的宗教扩张
2.市场化、全球化与语言危机
3.日常生活方式的巨变
4.社会流动、移民权利与民族区域的社会危机
六:承认的政治”、与多民族社会的平等问题
七 抗议运动是一种尊严政治
中篇 跨体系社会与区域作为方法
引言
一 两种区域主义叙述
二 地方的非地方性:稳定与流动的辩证
三 区域的中心一边缘及其相对化
四 两种或多种新势力
五 时空结构的差异性
六 横向时间与政治文化的非人格化
下篇 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
引言
一 “琉球问题”、区域关系与19—20世纪国际规则的巨变
二 帝国主义国际法的最初运用
三 冷战的预兆:开罗会议与琉球的战后地位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汪晖这本书从一开始就很明确了自己批判“东方主义”的态度。在行文中,也多次直接引述当代中国国家的政治化术语,如“社会主义”。 这本书如果直接翻译给外国人看,我觉得八成会当成政府内开明者的回应。 我喜欢汪晖的写法,先写正文,再谈研究方法。我的毕业论文也是这么写的...  

评分

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民族主义"似乎正在成为一个负面的词汇,用来表达一种虽来自民间却基于国家立场的情绪化态度,它可能是扩张性的(在种种有关中国"和平崛起"的叙事中),也可能是防卫性的(在对一系列国际关系事件的反应中:从1998年的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到2008年的拉...  

评分

【西方西藏学】 早期传教士去西藏的目的是寻找失落的基督徒,他们认为西藏人就是 12 世纪传说中的、曾经战胜了异教徒、波斯人和米迪亚人的翰王的后裔。 在赫尔德看来,佛教起源于温暖的南方,在暹罗、印度等地方也显示出慈悲、厌战、隐忍、柔和与滞怠的特征,但藏传佛教却由...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借它的主要原因是精装新书,有启发,讲琉球那篇不如预期

评分

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

评分

大概在西藏研究系列中并不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才招致这么多人怒骂。但对一个此前关注甚少的人来说,是一本很好读的入门书籍,对于西藏问题产生的历史脉络勾勒的很清晰,也解释了小白的很多困惑。不过,也同样带有新左固有的问题分析思路,在解释如何面对解决西藏问题时,开出的“药方”一点不让人觉得新意,还是那个毫不意外的框架,原来的味道。

评分

毫无人道,我算是知道文革时期的大字报长什么模样了

评分

观点并无新意,别人在不同场合也都表达过,他只不过把它们整合起来,再加一点自己体验的资料、***过去制度伟光正的背景和政治哲学理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