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夜里,直到那场较量开始前,少林寺还是很平静的。
一家法国杂志来少林寺拍些僧人的照片,我便安排我的朋友兼武艺指导德清和尚、成浩和尚还有严师父给他们摆了几个姿势。拍照非常成功,于是对方邀请我们所有人共进晚餐。
我们刚刚开始吃饭,另一桌的女服务员就走了过来,在德清和严师父耳边低语了些什么。
“他真的说想切磋一下?”德清问道,手中紧紧握着酒杯,看样子随时都可能把酒杯捏碎似的,“就是要挑战我们喽。”
“哪个人?”严师父问。
“他姓吴,”服务员说,“说是从天津来的武术大师,那些是他的弟子。”
“那就让我和他过过招,”德清继续说道,“我一定要打死他!”
严师父按住德清的手,“让我想想。”
严师父为人谨慎,深谋远虑;德清则天真率直,大大咧咧。严师父二十五岁了,比十九岁的德清和他师兄都要年长,于是德清不说话了。严师父的脸是功夫片里标准的恶棍脸,极其丑陋,让人过目难忘。我挺喜欢他的。
至少那晚之前一直如此。
我扭头发现严师父正看着我,脸上微微露出笑意。
“包默思,”严师父叫着我的中文名,“你先和他打。”
德清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不能让他先打,要是输了怎么办?这可事关少林的声誉和脸面啊。”
严师父端起一杯白酒,一饮而尽。
“包默思,我已经决定了,”严师父眼里闪烁着期许,脸上又有些幸灾乐祸的笑意,“一刻钟之后,你和吴大师在训练大厅较量。”
“一刻钟之后?”我傻眼了。
“咱们去吧。”严师父说。
马修·波利 (Matthew Polly),美国旅行作家。1992年,21岁的马修前往中国,在河南少林寺学艺两年,拜释永信为师,是少林寺第一位正式的美国弟子。2003年,他应邀在著名的在线杂志Slate.com上撰写一系列有关中国的旅行文章。2007年,马修的回忆录 American Shaolin 在美国出版。2011年,他出版了另一部非虚构作品Tapped Out,记录了他受训两年并最终成为一位综合格斗师(MMA)的经历。目前,他正在撰写一部关于李小龙的书。
6 一瓶可乐和一个微笑 2014-11-28 老外都是既无知又粗鲁的,但那不是我们的错。我们就像大熊猫,一种行动缓慢但又非常迷人,而且濒临灭绝的物种,所以必须被原谅包容,并且加以保护,以免灭绝。愚蠢就是我们老外保护自己的盾牌。 1 吃苦 2014-11-28 几年前,我很喜欢读战争回...
评分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练少林武功的故事,其实是他的中年回忆青年。当年的理想和追求在如今看来虽然有点可笑,但是放到那个有点苍白的时代背景,不仅是主人公马修一生中重要的记忆,也是那个时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后不久后,一个略显偏僻地方的时代印记。马修确实是喜欢少林的,虽然...
评分 评分和彼得•海斯勒的《寻路中国》一样,这是又一本外国人写中国经历的书。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都乐不可支、哈哈大笑。一个二十岁出头的美国小伙子,带着从功夫电影中得到的片鳞只爪的信息,来中国寻找少林和尚,想要学一身彪悍的武功,以解救自己胆小懦弱、受人欺负的悲惨境...
很有趣,一股子二十年前的烟火气,释CEO应该把它买下来自己出版,而不是赶紧撇清关系。
评分作者吐槽“大山是每个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生命中的毒药”(笑死),但当时的他还没有料到,就像所有老外的中文都会被拿来跟大山比较一样,所有对中国进行非虚构写作的老外也不可避免被拿来跟何伟比较。好在,吐得一口好槽,行得一手趣文,虽然输了,也算输得光荣。
评分作者说大山是每个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生命中的毒药,因为每个老外的中文都会被拿来和他比较。文中有92年拜师释永信一段,说他是寺里最有钱有势门路最广的和尚,有奔驰还雇私人司机,忙着在国家、军队和北京政府里建关系网。拜师要送红包,尺寸已经是888或1111了。
评分都以为外国人是善良的傻子。可是他们很精明呢。看作者的观察多细致,反应多敏锐。社会很复杂。国人的文章隐晦,外国人很直接。但是他对于隐晦的文明的隐晦的深意有时还不能领会。前半段很好。结尾有点刻意拔高。可能是美国职业作家的通病。对了,从书里我看到了勤奋二字
评分题材看起来就很有趣,读起来发现确实很有趣……可读性强,很“直”的老外视角,甚至政治尺度也比预料中大。一个美国人离开普林斯顿只身闯少林,这种天真的勇气也确实让人佩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