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纳粹德国占领匈牙利,米克洛斯·尼斯利一家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尼斯利曾在德国学习医学,后来成为一名法医。在集中营的“筛选”中,尼斯利被迫担任“死亡天使”门格勒的医学助手,参与了臭名昭著的人体实验。像尼斯利这样被迫与纳粹合作的人被称为“特遣队员”。虽然他们暂时逃脱死神之手,但也只能苟活三四个月的时间。在“纳粹地狱”中,尼斯利见证了犹太人和其他无辜民众遭受迫害的过程,也纪述了受害者群体难以为外人道的心路历程。
作者米克洛斯·尼斯利既曾协助过杀人如麻的狂徒,又是那个悲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透过他的眼睛,我们仿佛亲眼目睹那些特殊时刻;通过他的记录,我们得以重温一个帝国的缓慢瓦解。
《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凝视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自1946年首次出版以来,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评论家和学者对本书进行了观点各异的阐释,而其中部分争议甚至引发了人们对普遍生存困境的再思考。这部纪述由此成为同类题材中最具争议性的作品。
米克洛斯·尼斯利,匈牙利犹太人,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囚犯编号A8450。1944年5月,尼斯利和妻女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在关押期间,尼斯利被迫担任集中营的医生和验尸官,参与了臭名昭著的人体实验,直到1945年盟军解放德国后才侥幸生还。1946年,尼斯利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纪述首次在匈牙利的《世界报》连载,引起世人瞩目。1956年,尼斯利在罗马尼亚去世。
屠杀的方式 千人以上:毒气室——氰杀粒。 小于五百人有三种:第一种是纯粹从颈部射入子弹,第二种和第三种是两个组合,在其使用的枪支类型并不能一发杀人的时候,或者颈弹+坠楼,或者颈弹+火燎。 实验品:氯仿注射入心室。 一个人在奥斯维辛可以有几种死亡方式?太多了,疾病...
评分和平年代我们总是习惯把人往好的方面想,也确实没令我们失望,世界上的好人总是比坏人多的,但鲁迅先生却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国人的”,这句话其实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适用的,尤其是战乱年代——纳粹时期更是将人类的劣根性和残酷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无法理...
评分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纳粹制造的人间地狱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解放70周年。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这座大规模屠杀犹太人及其他无辜平民的“死亡工厂”。为了铭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痛教训,记录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很多国家都...
评分我想用这本书里的一句话开头:“每个囚犯都会带几本书进来,书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和受教育程度。” 这句话说明了两点,第一,犹太人的的确确是个喜欢读书的民族。第二,我认同尼斯利的观点,读书的种类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思想和教育程度。例如我,...
评分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评价它,光就史实来看,这本书还是挺好的~
评分【2018第41本】作者既是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犹太囚犯,又是备受党卫军长官器重的病理学家,这样的双重身份赋予他独特的视角,如同用一把手术刀精确“解剖”奥斯维辛的地狱图景:进毒气室先脱衣,死状层层叠叠,强壮者在体弱者上面,因为毒气是从下面开始渗透,踩着下面的人能让自己晚死几秒钟;做骨骼标本煮尸时,肉被囚犯偷吃;此外还有柴堆焚烧、后颈中弹、心内注射、火焰喷射燃烧等等屠杀方式。像作者这样既是囚犯又是工作人员的活死人特遣队,只有四个月寿命,时限一到,全部灭口,再换上新的特遣队。在这里,作者在恶魔上司门格勒博士的要求下,解剖了上千具死在集中营的尸体,目睹了数百万具尸体在四座焚尸炉中烧毁,经历了一场英勇壮烈的特遣队武装暴动,最重要的是,他历经千难万险,亲眼见到第三帝国的覆灭,最终与妻女平安团聚。
评分在奥斯维辛,短暂幸存也只是比别人多活一点年月
评分1这是少有的,看完后,我还强烈地想买下来的书,可惜还要等一段时间才有的买;2一定要从第一页按顺序看到最后一页,这样你才能感受到那句“我自由了!”包含着多么复杂的情绪,以及排山倒海一样的冲击力;3建议专门拿出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4虽然是自家公司的书,但找了半天,也只从同事那儿找到本没封面的……明明看到了它的加印信息,可咋还没上市呢。
评分他到底是作恶而不自知的专业人士,还是实用主义的政治墙头草,或者是为了揭露忍住活下来的勇士?或者人性根本就是这些全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