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

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匈]米克洛斯·尼斯利
出品人:后浪
页数:272
译者:刘建波
出版时间:2015-9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0257672
丛书系列:汗青堂
图书标签:
  • 二战
  • 历史
  • 纳粹
  • 回忆录
  • 奥斯维辛
  • 纪实
  • 社会学
  • 米克洛斯·尼斯利
  • 纳粹 大屠杀 报告 历史见证 战争 犯罪 人性 黑暗 二战 证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44年,纳粹德国占领匈牙利,米克洛斯·尼斯利一家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尼斯利曾在德国学习医学,后来成为一名法医。在集中营的“筛选”中,尼斯利被迫担任“死亡天使”门格勒的医学助手,参与了臭名昭著的人体实验。像尼斯利这样被迫与纳粹合作的人被称为“特遣队员”。虽然他们暂时逃脱死神之手,但也只能苟活三四个月的时间。在“纳粹地狱”中,尼斯利见证了犹太人和其他无辜民众遭受迫害的过程,也纪述了受害者群体难以为外人道的心路历程。

作者米克洛斯·尼斯利既曾协助过杀人如麻的狂徒,又是那个悲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透过他的眼睛,我们仿佛亲眼目睹那些特殊时刻;通过他的记录,我们得以重温一个帝国的缓慢瓦解。

《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凝视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自1946年首次出版以来,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评论家和学者对本书进行了观点各异的阐释,而其中部分争议甚至引发了人们对普遍生存困境的再思考。这部纪述由此成为同类题材中最具争议性的作品。

作者简介

米克洛斯·尼斯利,匈牙利犹太人,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囚犯编号A8450。1944年5月,尼斯利和妻女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在关押期间,尼斯利被迫担任集中营的医生和验尸官,参与了臭名昭著的人体实验,直到1945年盟军解放德国后才侥幸生还。1946年,尼斯利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纪述首次在匈牙利的《世界报》连载,引起世人瞩目。1956年,尼斯利在罗马尼亚去世。

目录信息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声 明
01 抵达奥斯维辛
02 编号A8450
03 死人也要站着点名
04 吉卜赛实验营
05 一场解剖测试
06 接管解剖室
07 浴场和消毒室
08 心内氯仿注射
09 从颈部射入子弹
10 又一批特遣队员“到来”了
11 “拜访”焚尸场
12 成为法医
13 火葬柴堆
14 清算捷克营
15 “错误”的诊断
16 重回下营
17 新来三名助手
18 别救了,让上尉去吧
19 这个孩子必须得死
20 小队长的“私人定制”
21 杀人根本影响不了我
22 游击队送来武器
23 档案上的油污
24 解剖报告
25 寻找我的家人
26 逃离C营
27 C营的女囚犯
28 特遣队的暴动
29 暴动平息之后
30 “有趣的工作”
31 遗忘是最好的结果
32 特莱西恩施塔特的犹太人区
33 特遣队又被清算了
34 再一次死里逃生
35 奥斯维辛被毁掉
36 新来的囚犯
37 奥斯维辛的末日审判
38 逃离奥斯维辛
39 我们自由了!
后 记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屠杀的方式 千人以上:毒气室——氰杀粒。 小于五百人有三种:第一种是纯粹从颈部射入子弹,第二种和第三种是两个组合,在其使用的枪支类型并不能一发杀人的时候,或者颈弹+坠楼,或者颈弹+火燎。 实验品:氯仿注射入心室。 一个人在奥斯维辛可以有几种死亡方式?太多了,疾病...  

评分

和平年代我们总是习惯把人往好的方面想,也确实没令我们失望,世界上的好人总是比坏人多的,但鲁迅先生却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国人的”,这句话其实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适用的,尤其是战乱年代——纳粹时期更是将人类的劣根性和残酷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无法理...  

评分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纳粹制造的人间地狱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解放70周年。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这座大规模屠杀犹太人及其他无辜平民的“死亡工厂”。为了铭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痛教训,记录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很多国家都...  

评分

我想用这本书里的一句话开头:“每个囚犯都会带几本书进来,书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和受教育程度。” 这句话说明了两点,第一,犹太人的的确确是个喜欢读书的民族。第二,我认同尼斯利的观点,读书的种类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思想和教育程度。例如我,...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评价它,光就史实来看,这本书还是挺好的~

评分

【2018第41本】作者既是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犹太囚犯,又是备受党卫军长官器重的病理学家,这样的双重身份赋予他独特的视角,如同用一把手术刀精确“解剖”奥斯维辛的地狱图景:进毒气室先脱衣,死状层层叠叠,强壮者在体弱者上面,因为毒气是从下面开始渗透,踩着下面的人能让自己晚死几秒钟;做骨骼标本煮尸时,肉被囚犯偷吃;此外还有柴堆焚烧、后颈中弹、心内注射、火焰喷射燃烧等等屠杀方式。像作者这样既是囚犯又是工作人员的活死人特遣队,只有四个月寿命,时限一到,全部灭口,再换上新的特遣队。在这里,作者在恶魔上司门格勒博士的要求下,解剖了上千具死在集中营的尸体,目睹了数百万具尸体在四座焚尸炉中烧毁,经历了一场英勇壮烈的特遣队武装暴动,最重要的是,他历经千难万险,亲眼见到第三帝国的覆灭,最终与妻女平安团聚。

评分

在奥斯维辛,短暂幸存也只是比别人多活一点年月

评分

1这是少有的,看完后,我还强烈地想买下来的书,可惜还要等一段时间才有的买;2一定要从第一页按顺序看到最后一页,这样你才能感受到那句“我自由了!”包含着多么复杂的情绪,以及排山倒海一样的冲击力;3建议专门拿出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4虽然是自家公司的书,但找了半天,也只从同事那儿找到本没封面的……明明看到了它的加印信息,可咋还没上市呢。

评分

他到底是作恶而不自知的专业人士,还是实用主义的政治墙头草,或者是为了揭露忍住活下来的勇士?或者人性根本就是这些全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