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80后、90后打工女孩的寻梦历程
追问现代工业洪流中的个体命运
在东莞,这个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数百万女孩从乡村奔赴这里,固定在流水线旁,日夜重复着机械的劳动。
在工厂,女孩们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十一个小时。
在流水线上,人是固定的螺丝钉,每个身体应该采取的姿势,都被清晰而准确地规定好。一个简单的动作,一百次地重复,一万次地重复 ,一万次乘以一万次地重复。一切围绕着机器旋转,人成为无意识的附庸。
2011年,为深入理解东莞工厂女孩的生活,诗人丁燕先后在两家电子厂、一家注塑厂打工,经历了200天最真实、最深刻的工厂生活,记录下这些工厂女孩青春、爱情与梦想的萌生与破灭,也是对裹挟了无数人命运的现代工业洪流的追问。
只有亲历过工厂生活的人,才能写下这样细致、敏感、真实的记录。
丁燕,诗人,作家。二十世纪70年代生于新疆哈密,汉族。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诗作入选百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午夜葡萄园》,曾获得多种诗歌奖项,2011年获第三届“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
同时从事小说、散文、评论创作,有长篇小说《木兰》、散文集《和生命约会四十周》、《王洛宾音乐地图》等。
2010年迁居广东东莞, 专事写作,系东莞文学院签约作家。
误以为是张彤禾的《打工女孩》,拿到手才发现是另外一本讲东莞、讲女孩、讲社会底层、将贫穷的书。拿书的时候,朋友顺便把《西部招妻》也推荐给了我,这边讲的是男人,是讨老婆,却也同样是讲底层讲贫困。 不知道是不是《西》偏向于摄影的缘故,看得人特别难过,封面上是老三...
评分我去年曾在昆山的一家电子厂打过一年工,是联想的代工企业,台资的。工厂的高层大多是台湾人。基层员工就是由低学历没出路的农民儿女跟一些内陆省份的中专技校毕业生。全是流水线作业。我所在的是一条组装线,一条线有40多个站,每一站都分工明确,拆包装,撕标签,刷...
评分看这本书的时候东莞出名了,据说在东莞打工的姑娘们回家家里人眼神都不对劲。色情业大概太博眼球,搞的大家都无视了东莞比KTV多得多的流水线。看到有人指责说那些小姐贪懒,为什么不学学工厂里她们的姐妹。说话人屁股舒舒服服陷在演播室的软沙发上。 "在道德上指责女人软弱很...
评分《工厂女孩》很好看,用了两天的时间我就读完了这本书。它让我想起了十几岁第一次读郁秀那本《花季雨季》,那个时候深圳刚起来,谢欣然在工厂里做打暑期工,工人之间的各种争斗,也是充满了陷害比较复杂的,后来欣然是怎么度过的,我已经忘记了。她和她们的本质不同就在于,解...
评分我个人认为还应该有一本书叫《桑拿女孩》,与《工厂女孩》组成东莞女工两部曲,地上地下,一明一暗。这才是对这个时代,这个城市,这个人群真实、完整的记录。可当代中国不会允许另外一本出版,这注定只是一个讲了一半的故事。
还不错,一口气读完。不喜欢里面的抒情部分。抒情给人的感觉是高高在上。
评分更喜欢张彤禾的《工厂女孩》,城市人类学的立场,带着距离、尊重、真实和善意;不太喜欢丁燕这种诗化现实的描述,太多个人色彩,描写一个和自己北京完全不同的群体,用这么多个人笔墨,其实挺不尊重的。
评分更喜欢张彤禾的《工厂女孩》,城市人类学的立场,带着距离、尊重、真实和善意;不太喜欢丁燕这种诗化现实的描述,太多个人色彩,描写一个和自己北京完全不同的群体,用这么多个人笔墨,其实挺不尊重的。
评分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大约在于作者是亲身进入工厂工作的,作为最普通的普工,每天工作十一个小时,每周工作六天。开头几篇很好,那种不由分说被机器控制住的身体的疲劳和敏感,描写得又真又深,很打动人。后面略微弱一点。
评分很有必要推荐给我的学生们看看,同样年龄的女孩子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里面有几个倔强、抗争命运的女孩,让人看到了一丝希望。可是,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那些被工厂折磨后只想通过做二奶来缓解的女性的可能心理和最终的悲惨境遇。可能一开始作者的文笔有些太过花哨,让人读来有些龃龉,但文字渐渐冷静下来,即便要释放感情也开始收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