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奎尼亚的小马》为杜拉斯早期的重要作品,风格开始转变。她不再着意于讲述故事,而是在从容平淡的对话中道出微妙的心境与情感。大海、炎热、苦味康帕利、滚球游戏,思维在炎热中凝固,多年的爱情也就此停下了脚步。是出发旅行,为生活寻求另一种风景,还是在惰怠中放任情感?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十八岁后回法国定居。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
整本书只有200多页,但断断续续地拖了很长时间才读完。两天内发生的故事类似一个短篇小说,却因为作者缓慢、拖沓地节奏安排而延伸成一篇长篇故事。我每天的节奏已经够慢了,开门、开空调、拉下百叶窗——每天下午没有太阳的时候再拉起来,开电脑、煮咖啡,在煮咖啡的间歇内...
评分 评分刚翻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它的文字风格,很像给我书的那个朋友。简练的语言,不厌其烦的对某些细节的重复。那这些细节,却让人回味,渲染了那种氤氲。 有些对话,不懂,晦涩。也就当是无聊旅途中,为了打发无聊,说到的一些无聊的话题吧。 对爱,却真的是领悟深刻。
评分刚翻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它的文字风格,很像给我书的那个朋友。简练的语言,不厌其烦的对某些细节的重复。那这些细节,却让人回味,渲染了那种氤氲。 有些对话,不懂,晦涩。也就当是无聊旅途中,为了打发无聊,说到的一些无聊的话题吧。 对爱,却真的是领悟深刻。
评分读《塔尔奎尼亚的小马》正是这个夏季最炎热的日子,知了在树头长鸣,枝叶纹丝不动。虽然蜗在空调房里,出门的瞬间依然会被扑面而来的湿热空气黏腻得心烦意乱。抑或是同样的黏腻,把这部小说拖得如此闷长。 工作间隙,断断续续阅读。总是相似的场景,多少有些晦涩的...
比起小说更像是慢节奏文艺片脚本。
评分2016-036
评分看完猛地一想,朦胧一片,不知道讲了啥。仔细一想,一个个人物:萨拉、雅克、吕迪、爱做饭的吉娜(蛤子酱饼、番茄包菜)、被炸散的扫雷员的父母、杂货商,个人有个人的困境,还有那永远抵达不了的塔尔奎尼亚,看不到的坟地里的小马。很有启发。这就是我的杜拉斯。
评分大概是因为情欲更容易在炎热和潮湿的环境里滋生,杜拉斯的爱情总是发生在夏天和海边。『世上任何爱都不能代替爱本身』萨拉的爱是封闭空间里无法实现的无望的爱,开始和结束都在莫名其妙中呈现出某种对于存在的思考。
评分在这本书里,杜拉斯用她看似破碎而缥缈,冷静而荒诞,类似呓语般的文字再一次抵达了生活·人性·生命·爱情的困顿与绝望。杜拉斯的文字之于我,类似香烟和酒精,她其实有在慢慢腐蚀内心里的某些部分,可是,欲罢不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