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岛国到帝国

从岛国到帝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德明
出品人:
页数:344
译者:
出版时间:2014-3
价格:4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40182
丛书系列:博雅文学论丛
图书标签:
  • 旅行文学
  • 英国文学
  • 游记研究
  • 文学研究
  • 张德明
  • 外国文学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旅行写作
  • 岛国
  • 帝国
  • 历史
  • 变迁
  • 日本
  • 近代史
  • 崛起
  • 扩张
  • 文化
  • 政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英国从一个西欧岛国成长为“日不落帝国”的过程,也是一个民族精神及地理经历双重探险的过程。精神探险指的是基督教意义上的朝圣和赎罪之旅,地理探险则以英国的航海开拓、海外殖民事业为代表。本书的内容既包括大量的文本分析,也涉及航海日志、旅行日志、民族志、游记等大量材料,通过这些材料,作者分析了英国国民的空间想象、主体意识与帝国崛起三大问题,系统考察了近现代英国旅行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与西方现代性展开的复杂关系。

作者简介

张德明,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有著作《西方文学与现代性的展开》、《流散族群的身份建构》多种出版。

目录信息

导论
第一部分 空间想象与全球视野的形成(1356-1719)
第一章 朝圣:英国旅行文学的精神内核
一、异域空间中的跨文化交往
二、阂限空间中的杂语对话
三、梦幻空间中的宗教救赎
第二章 新世界之旅与乌托邦想象
一、乌托邦空间的表征
二、表征的空间与地理学描述传统
三、旅行空间与文本空间
第三章 航海旅行文集与全球视野的塑造
一、航海活动与文本表述
二、地理空间与身份认同
三、词语与修辞的力量
第四章 荒岛时空体与新世界话语
一、荒岛时空体
二、空间革命与新世界话语
三、主体一他者的建构
第五章 异域意象的文化表征
一、地图、半球与圆规
二、女性化与色情化的美洲
三、男性叙述者与殖民意识
第六章 罗曼司与民族志的杂揉
一、空间诗学与叙事模式
二、“阂限人物”与文化身份危机
三、“新异”的美学与凝视的权力
第二部分 殖民空间的拓展与主体意识的建构(1719-1824)
第七章 空间的生产与主体意识的建构
一、空间的构建与主体的形成
二、空间的生产与文化的定位
三、食人族传说的诗学一政治功能
第八章 旅行文学与他者化过程
一、在“帝国的眼睛”的凝视下
二、“他者化过程”中的自我反思
三、现代性制造的本国“他者”
第九章 旅行叙事与小说话语的分化
一、小说与新闻;事实与虚构
二、前结构:制造/打破逼真的幻觉
三、视角主义与相对主义
第十章 旅行文学与“情感结构”的形成
一大陆旅行与崇高体验
二、感伤主义与移情能力
三、现代性主体的情感结构
第十一章 写实的旅行记与诗性的想像力…
一、航海日志与想像之旅
二、“忧郁的信天翁”与“基督的灵魂”
三、孤独的老水手与仪式化过程
第十二章 沉重的雕像与轻灵的十四行
一语境还原与文本相遇
二、美学理念与帝国利益
三、脱语境化与再语境化
第十三章 诗性的游记与诗人的成长
一、分裂的自我:诗人与朝圣者
二、身份的困境:帝国的臣民与独立的个体
三、时空感知模式:从水平移动到垂直上升
第三部分 帝国的怀旧与人性的反思(1824-1924)
第十四章 “帝国的怀旧”与罗曼司的复兴
一、诗性的张力:冒险与思乡
二、罗曼司的复兴:寻宝与探险
三、绅士风度的重塑:勇气与团队精神
第十五章 帝国与反帝国的空间表征·
一、帝国的空间表征:祛魅化
二、反帝国的空间表征:再魅化
三、女性形象与空间表征
第十六章 机械时代的“地之灵”追寻
一意大利灵魂的两极
二、海之魂与岛之灵
三、从地之灵到地下之灵
第十七章中国屏风中的西方镜像
一、衰败的帝国与神秘的美感
二、讽刺的笔调与移情的叙事
三、中国的屏风与西方的镜像
第十八章跨文化交往的出路与困境
一、旅行者与旅游者
二、洞穴幻像与回声
三、向心力和离心力
结语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非常意外,旅行文学的概念在本书也囊括了虚构作品。 从分析立意看不算跑题。主要并不针对文本,而着重于跨文化后殖民等话语,又比通常的此类“专著”水准高一截,无论是研究功底还是学术诚意,比较接近《帝国之眼》的路数,但比它低上两个档次,极像受其启发后写出来的。 弥补...

评分

非常意外,旅行文学的概念在本书也囊括了虚构作品。 从分析立意看不算跑题。主要并不针对文本,而着重于跨文化后殖民等话语,又比通常的此类“专著”水准高一截,无论是研究功底还是学术诚意,比较接近《帝国之眼》的路数,但比它低上两个档次,极像受其启发后写出来的。 弥补...

评分

非常意外,旅行文学的概念在本书也囊括了虚构作品。 从分析立意看不算跑题。主要并不针对文本,而着重于跨文化后殖民等话语,又比通常的此类“专著”水准高一截,无论是研究功底还是学术诚意,比较接近《帝国之眼》的路数,但比它低上两个档次,极像受其启发后写出来的。 弥补...

评分

非常意外,旅行文学的概念在本书也囊括了虚构作品。 从分析立意看不算跑题。主要并不针对文本,而着重于跨文化后殖民等话语,又比通常的此类“专著”水准高一截,无论是研究功底还是学术诚意,比较接近《帝国之眼》的路数,但比它低上两个档次,极像受其启发后写出来的。 弥补...

评分

非常意外,旅行文学的概念在本书也囊括了虚构作品。 从分析立意看不算跑题。主要并不针对文本,而着重于跨文化后殖民等话语,又比通常的此类“专著”水准高一截,无论是研究功底还是学术诚意,比较接近《帝国之眼》的路数,但比它低上两个档次,极像受其启发后写出来的。 弥补...

用户评价

评分

旅行文学只有置身于现代性的语境中才能显现它的价值,本书以研究的方式梳理了英国旅行文学的精神内核,从充满文学想象力的初创阶段,到野心勃勃的繁荣阶段,再到帝国衰落后的文化怀旧时代,结合文本细读的方式来评析“帝国之眼”,对于旅行书写者来说,是有重要启示的一本书,它提出了自我/他者,中心/边缘,帝国/殖民地等矛盾对立的关系对旅行写作提供的张力,这当然也是旅行书写绕不开去的结构性矛盾。结尾的E.M.福斯特的旅行书写文本非常有启发,从神秘主义的宇宙力量和犹如黑暗洞穴的人类离心力这两股主宰人类社会观察世界的力量中得到启示,英国旅行文学的书写为我们的当下和未来提供的一个重要启示在于:人神合一、东西方和融共存,可能性究竟有多少?又在怎样的场合才能实现?或者说,根本不能实现?

评分

老顽童张老师的大作~文如其人

评分

当旅行者在借助帝国势力散播帝国思想,将帝国地理版图扩大的同时,也在面对一个对帝国政权合法性以及统治合理性的质疑,这是所谓建构”帝国之眼“过程中的悖论。而个人身份、民族身份、他者身份互相碰撞与交流的过程中,帝国旅行者又建构了一种流动的身份政治与文化认同。

评分

当旅行者在借助帝国势力散播帝国思想,将帝国地理版图扩大的同时,也在面对一个对帝国政权合法性以及统治合理性的质疑,这是所谓建构”帝国之眼“过程中的悖论。而个人身份、民族身份、他者身份互相碰撞与交流的过程中,帝国旅行者又建构了一种流动的身份政治与文化认同。

评分

按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