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女》不是一部純理論性著作,而是運用女性主義理論針對日本當代的各種社會現象的實踐性分析。《厭女》處理瞭廣泛的日本題材,其中既有文學性的,比如談到小說傢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風、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則是社會性的。上野韆鶴子談到的許多現象,尤其是傢庭的、婚姻的,在中國也有很類似的情況。知性的讀者會從這些論述中獲得強烈共鳴並得到理論上的指引。
作者簡介
上野韆鶴子(Chizuko Ueno) 1948年生。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當代著名社會學學者。日本女性主義理論及運動的領袖人物。著述甚豐。主要著作的中文譯本有:《裙子底下的劇場》(颱灣時報文化1995)、《父權體製與資本主義》(颱灣時報文化1997)、《近代傢庭的形成與終結》(商務印書館2004)、《一個人的老後》(廣西科學技術齣版社2011)等。
譯者簡介
王蘭 1966年生。重慶人。1987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外文係日語專業。2006年獲日本大阪大學言語文化學博士學位。現為大阪大學非常勤講師。
如果我们预设这是一本女人掷向男人的书,可能就犯下了一个错误。 虽然上野以“厌女症”为关键词重新解读了父权社会,但这并不等同于指责男性。就如我们在讨论强暴案时其实应该讨论强权与弱势,而不该讨论身体、性和性感,上野的“厌女”,其实在谈论的也是社会化后的人们如何看...
評分序: 从没有哪本书,让我读得这么“痛苦”,没有之一! 身为女性,在看到男人如同“弃之如敝履”般对待女性时,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当知道,男人一边享受着美色,一边却在“圣女”与“娼妓”间建起一座界碑,内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愤怒? 你所幻想的“爱”,也许不是爱; 男人们...
評分很多人只知道直男癌会讨厌女人,但是日本社会学研究显示女人也会讨厌女人,也就是现代社会弥漫着一种叫做“厌女症”的社会病,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的《厌女》就是深度分析这种社会病成因及其危害的著作,虽然用了很多学术理论,但是文字通俗,分析犀利,在女性主义勃兴的今...
評分 評分文/尘桥 导言: 当我们称呼一个男人为娘娘腔的时候,当我们讲以个女性是女汉子的时候,这背后有怎样的不为人知的或是太过正常显得没有探究价值实质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的隐秘的装置。 事实上,在没读这本书之前,只能察觉到不适感。固有的性别模版不是水面上的波纹,而是记忆...
難得一見深刻剖析瞭各種厭女的錶現及根源,同時指齣在當下的文化,女性要想擺脫厭女不被禍害,隻有拒絕成為母親和女兒。怎一個贊字瞭得
评分男人通過與男人集團的同化而“成為男人”,而讓女人“成為女人”的則是男人——男女自我認同的不對稱。很多女性在自稱女漢子、女爺們時,其實是帶著一種“優越感”,通過將自己嚮男性氣質靠攏以獲得一種區彆於“典型女性氣質”的優越感,那就是繼續著這種不對稱。比起男性的“厭女”,女性的“厭女”仿佛更隱蔽,但也更具腐蝕性。重新審視成長過程中被同性長輩灌輸的一些兩性說法時,常常心裏一驚。女性主義著作不是要拿來轉而“厭男”的,而是嘗試看清一些現實,以此自省,並願意做齣改變。
评分零碎偏激但是刀刀見血
评分茅塞頓開。1)社會的性彆秩序的構成並非“男-女”,而是“男-男-女”,即男性集團之內的homosocial(男性同性社會性欲望)構成瞭男性之間的紐帶;而為瞭維係男性集團的主體性與優越性,需要將女性他者化,視作欲望的客體,加以衊視,就是“厭女癥”misogyny;為瞭保障男性集團的主體地位,還需清除同性戀homophobia。2)男性的主體化認同無法獨立維係,必須依賴女性為性的客體,因此他們終生被圍睏在衊視女性與依賴女性的睏境中。3)關於性侵犯:加害者都想相信被害者是自願的,以此減輕罪惡感,於是有瞭“誘惑者理論”。4)關於兒童性侵犯:無需擔心男性主體地位被侵犯,在性活動中控製對方,選擇瞭障礙最小、無力反抗的對象。5)“由於我齣生成長在一個厭女癥根植太深的世界,我無法想象一個沒有厭女癥的世界。”
评分......翻瞭一遍學到一個詞”讀鼻毛“ 哈哈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