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知识

地方知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美] 克利福德.格尔兹
出品人:
页数:281
译者:杨德睿
出版时间:2014-12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08201
丛书系列: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格尔茨
  • 社会学
  • 文化人类学
  • 社会科学
  • CliffordGeertz
  • ★CliffordGeertz
  • anthropology
  • 地方知识
  • 文化研究
  • 人类学
  • 民俗学
  • 地域文化
  • 社会学
  • 知识体系
  • 地方性
  • 传统智慧
  • 跨文化比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地方知识》于1983年面世,2000年再版,乃格尔茨代表作;全书涉及从艺术、常识、卡里斯玛到自我人观的论题,曲折迂回,文采飞扬。其中,尤以作者在东南亚和北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讨论了地方社群如何理解社会思想,本土人如何想象伦理道德,乃至法律背后的文化意蕴,并以地方知识的立场戳穿了现代英美法治的普遍性神话;启迪了中国上世纪末的“法治本土资源论”。这种地方知识的立场,亦足以与中国古人的“千灯互照,光光交彻”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包容理念及共生思想相呼应。本书可作为社会学、人类学、法学、哲学等学科师生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作者:克利福德•格尔茨 (Clifford Geertz:1926 -2006),美国人类学家,阐释人类学的创始人,生于美国旧金山的中产阶层家庭。经Antioch College与哈佛大学,于1956年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历任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他对文化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诠释,其影响超出人类学,而及于社会学、文化史、文化研究等方面。

译者:本书的译者是杨德睿教授。杨德睿,1967年生于台湾台北,1993年获台大政治学硕士,1997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2003年获英国伦敦政经学院人类学博士,200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先后翻译有霍布斯班《原始的反叛:十九与二十世纪古典式社会运动之研究》(1999,台北:麦田)、菲德烈• 拉斐尔《巴柏:历史主义及其贫困》(2000,台北:麦田)、列维-史特劳斯《神话与意义》(2000,台北:麦田)、玛丽• 鲍曼• 克鲁姆《世界是我的田野: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发现之旅》(2005, 台北:圆神)、斯各特• 拉什《信息批判》(2009,北京:北京大学)等八本主要译著。

目录信息

2000年版序言
导言
第一部
第一章 文类的混淆:社会思维的重新揣摩
第二章 在翻译中发现:论道德想象的社会史
第三章 “从土著的观点来看”:论人类学理解的性质
第二部
第四章 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常识
第五章 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艺术
第六章 中枢、帝王与卡里斯玛:对权力象征的反思
第七章 当前我们的思维方式:通往一种关于现代思维的民族志
第三部
第八章 地方知识:比较视角下的事实与法律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文化是一个“分类甄别意指系统”。这是他的解释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民族志学者,通过对远古思想布局的挖掘,会发现知识形态的建构必然总是地方性的,即同它们的工具及包装总是不可分离的。这是民族志学者最伟大的成就,也是其能成就的东西。其前提基础是,让我们能够有意义地将...  

评分

(最终发现其他成分更多,对于常识,格尔茨从发生学追根溯源,这一点和福柯的路径较为相似) 导读一 王海龙 阐释人类学已渗透到文化研究的各个领域,如哲学、宗教学、心理学、民俗学、神话学、文学批评、剧场学甚至电影、美学等。其超越符号人类学和认知人类学,成为当代人类学...  

评分

文献梳理 一、 导言 1. 背景:宏观上,法学和人类学都是从局部事实得出普遍原则的学科。虽然已经有法律人类学(legal anthropology)和法律的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law)研究,但法学和人类学对彼此缺乏深刻了解,各自的“老问题”仍然难以解决。 2. 方法论:寻找出法学和人类...  

评分

 当初想找来这本书看,是因为看到某位教授的文章不爽,想知道实用主义是否如他所说的是一种“地方知识”。后来读完发现(也许现在理解的也不对),教授的问题不在于将实用主义视为一种(在地)地方知识,而是在使用诸如“意识形态”和“实用主义”的时候,它们定义的内涵为...  

评分

(最终发现其他成分更多,对于常识,格尔茨从发生学追根溯源,这一点和福柯的路径较为相似) 导读一 王海龙 阐释人类学已渗透到文化研究的各个领域,如哲学、宗教学、心理学、民俗学、神话学、文学批评、剧场学甚至电影、美学等。其超越符号人类学和认知人类学,成为当代人类学...  

用户评价

评分

未读4-6、8章

评分

如果对地方文化的常识性描述不只是为了单一地揭示“地方”,更重要的是考虑地方文化和更宏大的社会文化结构相遇时,究竟会如何以及为何发生变化。

评分

p178“谈镜式本质的罗蒂”,“the mirror of nature”能译成“镜式本质”吗? 总体来看,翻译相当用心~ (我为什么看这书?——忘了……)

评分

看不懂......

评分

常读常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