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书法,如何欣赏?
你的态度和方法正确吗?
为什么书法不能只强调视觉效果?
如何看懂书法中的意境与心情?
为什么文学会是书法最核心的美学元素?
历史上最动人的书法作品,如何在风格上与内容完美结合?
很多人想学书法,但始终踏不出第一步,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开始,
学习书法不能只学写字技术,还要学习如何使书法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有序介绍书法欣赏的三个层次,梳理书法功用和美感的联系,
详解“三大行书”,指导临摹历代名作,深度阅读书法作品,
且看书法名师为您打开欣赏书法的一扇窗。
本书是一本书法欣赏的入门读物。作者从书法内容和形式的有机联系入手,经由书法史的角度回顾了书法字体的功用和美感之间的联系,并重点讲解了书法史上著名的“三大行书”——《兰亭序》、《祭侄文稿》和《寒食帖》。此外,作者还特别强调亲手书写对理解书法的作用,教导读者如何通过临摹来深度阅读书法作品,告诉读者历史上最感动人的书法作品,实现风格和内容的完美结合。书中有配有百余幅历代书法碑帖的精美插图,有助于初学者建立对书法的感性认识。
侯吉谅,台湾嘉义人;中兴大学食品科学系毕业,师承江兆申先生,曾获“时报文学奖”等多项奖项。兼擅现代文学、书画篆刻创作,并长期致力笔墨、纸张的材料研究,以及书法教学。已在中国台湾、日本、美国举行多次个展,出版诗集《交响诗》等七本,散文集《神来之笔》等十六本,画册《画品与纸品》等七本。
他为推广书法教育不遗余力,首创以几何学、力学解析书法观念及技巧,公开多年书写秘技,期许让更多喜爱书法的人少走冤枉路。
今早读毕,感觉内容不够丰富,主要以例子和图片占据幅面吧。 给人印象最深就是对新诗的理解和书法表现,感觉与作者的字配合起来,有比较新颖的感觉,以书法表达新诗,是个有意思的尝试。 其余的嘛,窃以为可作为一些参考,但是如果亦步亦趋的话,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 如果...
评分学书法需要认识书法和写书法双管齐下。认识书法就是要学会欣赏,懂得书法的基本常识:书法史、名家风格、字体、书法美学。喜欢看喜欢欣赏才有写的动力。写书法是个慢功夫,需要日积月累,一边看帖理解,一边写着实践。想写好,需理解内容和笔法两个方面,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
评分这个大命题,作者自己也没搞懂吧。 全是一些旁敲侧击,对如何欣赏这件事并没有说透,作为一本书是失败的。作为一本日记或者心得体会,还是有一点内容的。 作者说了很多不对,似乎和他意见不一致的都不对。内容写的很浅,感觉应该是本入门读物,但提到的部分人和作品,又并非大...
评分这个大命题,作者自己也没搞懂吧。 全是一些旁敲侧击,对如何欣赏这件事并没有说透,作为一本书是失败的。作为一本日记或者心得体会,还是有一点内容的。 作者说了很多不对,似乎和他意见不一致的都不对。内容写的很浅,感觉应该是本入门读物,但提到的部分人和作品,又并非大...
评分书的前半部分基本都是好像侯先生口述,旁边有人记录一样的,七七八八,零零散散,很多东西刚要说到正题和重点就没有了.然后就是大量的图片,排版和他的另一本书一样,断断续续,本来写的内容就总是重复,还总在半句话断句,弄得整本书就和一个思想不连贯的老人在那里鬼打墙的说话. 整本...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酒后可得佳作啊!
评分内容略微空洞浅显适合兴趣阅读,入门也不够系统。一开始还觉得后浪版面排得比较清楚,再看原版,只能呵呵。
评分字那么醜....还讲美學
评分讀作品很重要,同意。作品內容和字體的結合很重要,同意。……教孩子得讓家長一起聽課,大大不同意,技藝跟家教沒關係,家庭熏陶≠家長必須會技藝,偷換概念了。以及侯先生的臨帖個人感覺脫不出他的習氣。(當然可能我水平太低……)
评分最重要的是观念对,工具材料对,方法也对,那应该没有什么做不到。 好的作品不能只用看,有些东西是看不懂的,因为书写才能够深度阅读。 整体观看,不是粗略观看,而是很多细节,除了字体,风格,还有行距字距,文字与书法的搭配。 艺术首先是技术和经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