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桑德尔及其他

回应桑德尔及其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李泽厚
出品人:
页数:177
译者:
出版时间:2014-4-1
价格:35.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40718
丛书系列:三联学术
图书标签:
  • 李泽厚
  • 哲学
  • 政治哲学
  • 伦理学
  • 桑德尔
  • 桑德尔及其研究
  • 李泽厚著作集
  • 倫理學
  • 哲学
  • 政治思想
  • 社会正义
  • 公共讨论
  • 道德哲学
  • 公民伦理
  • 自由主义
  • 社群主义
  • 批判理论
  • 当代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市场经济走向“市场社会”,一切均可买卖,世道已无道德可言,桑德尔深深忧虑这种市场对道德无孔不入的侵害。李泽厚响应指出,桑德尔却并不反对市场经济,也未提出反对这个侵入的底线,即市场和道德的分界线在哪里,到底什么是金钱不能买的?在此他既回应桑德尔也回应自由主义。

该书不仅有对桑德尔哲学的批判性讨论,也有李泽厚近年来新思考的集中呈现;书中有在普通人看来显得玄远的哲学思辨,也有对现实问题的发言;它讨论了具有世界普遍性的一些问题,也有针对中国的特别言说。

作者简介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

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目录信息

Ⅰ 理性与情理
从头讲起
什么是哲学
中国哲学
情、欲、钱
Ⅱ 个体主义与关系主义
正义何来
总览表
功利主义
自由主义
反自由主义
物质刺激
历史与道德的张力
荀子
情感和谐高于理性正义
为时过早

Ⅲ 从Kant谈人性与善恶
人是目的
普遍立法
自由意志
伦理与道德
四个箭头
人性情感
孟荀统一于孔子
不能倒过来
善恶观念
蔡元培的话
至善
三字经与公民课
价值中立
权利优先于善
内圣外王之道
孔夫子加Kant
Ⅳ 馀论
儒教
孔颜乐处
新的解说
全文结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理性与情理 1、“正义”主要是“理”,而“和谐”主要是“情理”。“文化心理结构的核心”是“情理结构”。“情理”而非“理性”是中国伦理学与包括桑德尔在内西方伦理学的重要区分的哲学基础。 2、“理性”,它是人类群体将其活动自身及其对对象的把握加以可重复的秩序化...

评分

一、理性与情理 1、“正义”主要是“理”,而“和谐”主要是“情理”。“文化心理结构的核心”是“情理结构”。“情理”而非“理性”是中国伦理学与包括桑德尔在内西方伦理学的重要区分的哲学基础。 2、“理性”,它是人类群体将其活动自身及其对对象的把握加以可重复的秩序化...

评分

李泽厚将开“桑德尔式”伦理课   上课时间暂定5月,地点华东师大   李泽厚新书《回应桑德尔及其他》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 上海 东方早报记者 石剑锋 发表于2014-02-19   在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公正课”上,桑德尔与在场学生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关于“公正...  

评分

在牛津出版社(中文)总编微博上看到此书繁体版,封面纸张色泽排版都很舒服,买了三联简体版就略失望了,有无删节亦不得而知。此前我没有读过李泽厚,尽管电子书就躺在硬盘里。以为只是个美学家。他主要是伦理学家,也包括政治哲学。观此书,发现他作为“西体中用”左派,对西方...  

评分

在牛津出版社(中文)总编微博上看到此书繁体版,封面纸张色泽排版都很舒服,买了三联简体版就略失望了,有无删节亦不得而知。此前我没有读过李泽厚,尽管电子书就躺在硬盘里。以为只是个美学家。他主要是伦理学家,也包括政治哲学。观此书,发现他作为“西体中用”左派,对西方...  

用户评价

评分

李泽厚先生以前辈之姿回应桑德尔,桑德尔这个西方大热点,确实应该仔细研究。

评分

这本书与其说是对桑德尔政治哲学和伦理学思想的批判,不如说是把桑德尔提出的关于社会、伦理、政治的诸多命题,放在中国历史和思想谱系语境下加以论述和演绎,因此本书更多是一种中西思想的平等比较对话。其中,既有李老一以贯之的中国立场和现实关注,也有很多其最新的思考成果。值得一读。

评分

李泽厚不愧中国哲学第一人

评分

这本书与其说是对桑德尔政治哲学和伦理学思想的批判,不如说是把桑德尔提出的关于社会、伦理、政治的诸多命题,放在中国历史和思想谱系语境下加以论述和演绎,因此本书更多是一种中西思想的平等比较对话。其中,既有李老一以贯之的中国立场和现实关注,也有很多其最新的思考成果。值得一读。

评分

虽说他的观点都是互见的,但把《说儒法互用》放在最后也没有太大意义,无非还是说人治法治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老问题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