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1966年的故事。日常市井中普通的人们,在那特殊一年里,日复一日的懵懂和不宁。王小妮用她从容的文字、含蓄的方式,还原那一年中,北方城乡间各不相同的人心冷暖。触碰了突然事变的降临带给平凡人们的影响,故事简单而蕴藏的情感深远。
他们的故事绝非特殊,而是普通又普遍的。这些普通人,从事各种行当,背负各种历史,在这个人人自危之年的某个临界点,他们的生活发生了身不由己的改变——这改变不是轰轰烈烈的生死抉择,而是灰色地带的沉浮明灭,人性的斑斓底色由此彰显。
王小妮: 1955年生于长春市,曾随父母下放农村和作为知青插队前后7年。1978年春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后做电影厂编辑。1985年迁居深圳,2005年起在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任教。曾出版诗歌随笔小说多部。作品包括:《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世界何以辽阔》、《安放》、《一直向北》、《上课记》、《上课记2》等。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年份。 《1966年》,作家、诗人王小妮写的发生在1966年的故事书。 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 1966年5月,文化大...
评分“关于1966年,您有什么记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啊。”这是老爸的回答。“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这是岳母的回答。 岳母生在1955年,和王小妮同岁;老爸生在1954年,比她们大一岁。 “我是说具体的记忆,您个人的记忆。” “1966年...
评分文/夏丽柠 王小帅的《我11》,讲述了一个懵懂少年眼中残酷的青春年代。王小帅生于1966年。 王小妮的《1966年》,讲述了一群那个年代人眼中的生活,共计11篇。王小妮生于1955年,那年她11岁。 几个奇妙的数字构建了大千世界,反复出现的1966年为中华大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评分这是个讳莫如深的年代,于静默中生出不安的悸动;这是个白雪皑皑的年代,黑色的暗流涌动遮住人们的双眼;1966,这个年份对我来说遥不可及,我也曾想过被这份惊惧笼罩的心境会是怎样,但终究如看黑白默片一般,遥远而不可及,然而,这11个故事,从各个视角展开,细细凝望...
评分1966不过是四个平凡普通的数字,不过在一片苍茫的大地上,这四个数字竟然组合成了一个奇特的异象,那里有很多不可言说和欲言又止有很多秘密有很多无奈有很多的泪水也有些荒诞的光怪陆离。那么,要怎么和这片大地未来的人们解释“1966”呢?在王小妮的笔下,是11个小故事,它们...
很多题材,还是纪实更有说服力
评分其实我不太适应王小妮的方言文风,但是短篇写的确实很成熟,1966年的一些普通人的普通片断,有种四两拨千斤的味道。
评分安利给首页。
评分吃完饭在客厅看书,看到一半娘叫我看电视。抬头一看,屏幕里的插科打诨简直是光怪陆离的另一个世界。这50年啊。
评分看不太懂,收获不多。王小妮的书翻过好几本,不是我的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