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收入胡适生前所写的自传文稿。这些文稿记述了胡适的家世,他的父亲、母亲,他儿时的生活,少年求学以及他青年时到上海求学和留学海外的经历。胡适在这些文稿中,详细记述了自己由尊崇中国传统文化到学贯中西,进而接受实用主义的思想转变过程。胡适亲笔所写的这些文稿,真实地记述了胡适的人生和思想变化历程。
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提倡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他在哲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胡适文存》、《胡适全集》等。他提倡“大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影响较大。
胡适生长在有神论的家庭环境中,换言之,有神论的观点是他人灌输的。在这种情况下,当他通过自主求知在树上偶遇有神论的观点,是否会偏向于相信自己求知的结果?实际上,对他影响甚深的《资治通鉴》中范缜以为“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关于胡适 时代背景:一九一零年代左右,文学革命时期,汉字拼音和拉丁化的说法甚嚣尘上。 这个时候,胡适作为一名清华的庚款留学生在美国(公派留学),每月由一名清华学生监督处的好好先生钟文鳌(外国人)给他们这些留学生寄支票,这位对中国社会改革有着极大兴趣的钟先...
2016/10/21 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评分我是热爱生命的,却不知道如何爱。于是年华消逝,空有一身疲惫。我觉得我是要寻找更好的,但实实在在影响我的就是我所经历的那不论好与坏的一切。如果实际上我就是这样的,为什么不实诚一些呢?(今天开始记日记2015.5.1)
评分好看!读一人,识一代,知一代书
评分胡适先生写自己的回忆录,会讲自己在回忆中对某一事件的叙述给当时事件中的对立方去阅读,以保证事件叙述的真实性。他不在回忆里为自己辩驳甚至遮掩事件真相以维持自己的形象,反而讲话语权递给曾经的反对者。光是能做到这一点,胡适先生就令我敬佩。
评分我的朋友胡適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