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收入胡适生前所写的自传文稿。这些文稿记述了胡适的家世,他的父亲、母亲,他儿时的生活,少年求学以及他青年时到上海求学和留学海外的经历。胡适在这些文稿中,详细记述了自己由尊崇中国传统文化到学贯中西,进而接受实用主义的思想转变过程。胡适亲笔所写的这些文稿,真实地记述了胡适的人生和思想变化历程。
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提倡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他在哲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胡适文存》、《胡适全集》等。他提倡“大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影响较大。
关于胡适 时代背景:一九一零年代左右,文学革命时期,汉字拼音和拉丁化的说法甚嚣尘上。 这个时候,胡适作为一名清华的庚款留学生在美国(公派留学),每月由一名清华学生监督处的好好先生钟文鳌(外国人)给他们这些留学生寄支票,这位对中国社会改革有着极大兴趣的钟先...
评分胡适生长在有神论的家庭环境中,换言之,有神论的观点是他人灌输的。在这种情况下,当他通过自主求知在树上偶遇有神论的观点,是否会偏向于相信自己求知的结果?实际上,对他影响甚深的《资治通鉴》中范缜以为“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
评分 评分读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在自序中首先提到了自己的“传记热”:深深地感觉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所以到处鼓吹朋友们写自传;而他自己则是开始写《四十自述》[注1]。我不能排除他在写传记文章(还有写日记、书信)时怀有这样的私心:期望...
评分四十岁的胡适 ——读慧文评注《胡适四十自述》 国人说四十不惑,究竟四十岁的胡适有无疑惑呢? 1930年,他在北京大学任教17年,在秋韵无边的11月开始为自己作了一个精致的传;1932年,在秋意初来的9月,他完成了这本有文有诗的《四十自述》,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
胡适的前半生自述式的文章合辑,了解胡适之成为胡适的缘由。胡适先生最可贵的品质就是真诚,尤其是于己真诚。
评分题目在哪里!
评分胡适的前半生自述式的文章合辑,了解胡适之成为胡适的缘由。胡适先生最可贵的品质就是真诚,尤其是于己真诚。
评分“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评分从小的经历能遇见未来的事业和成就。年轻呐,就是动荡不堪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