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学识与风度于一身的胡适可称民国时代的万众偶像,他一生演讲无数,这是他关于“容忍与自由”的演讲精选集。这些演讲是胡适一生自由思想的集录,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胡适从青年到老年的思想,内容涵盖文化、修身、政治、教育、社会变革等诸多领域,是胡适思想精髓与真情实感的集合。
50多年前胡适逝世,如今“胡适热”成为一种现象。即使相隔百年,人们还可以听到那震撼心灵的声音,重读胡适,人们保持着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给21世纪中国的新一轮启蒙。我们需要寻找终极价值,不再被蒙蔽双眼。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是胡适给予现代年轻人的伟大启迪。
胡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20 世纪中国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皆有建树。
童年在家乡接受私塾教育,14 岁到上海求学,开始接触新思想。20 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生,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后改读文科。25 岁时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1917 年回国,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同年,他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后历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要职。1962年2 月24 日,胡适因心脏病猝发逝世于台湾,享年72 岁。
胡适和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是拉开现代中国文明与进步、民主、自由幕布的先哲。
这本《容忍与自由》,由胡适的演讲稿构成,编纂为四章,从读书学习谈到中国精神和民主自由等。而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第一章——理想不死,学习不辍。 这一章涵盖了胡适先生对自主学习、家庭教育乃至教育普及的见解。对老生常谈的三个问题——读什么书、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胡...
评分 评分 评分胡适不深刻,只说一点常识,这似乎是很多人公认的事。然而,深刻一词有时也有一定的歧义,比如是深刻在词汇、术语上呢,还是深刻在社会洞察力上呢?那就大有讲究了。(而现在看来的“常识”放在当时是不是还是“常识”也大有可疑之处) 比如有些人是深刻在文学词汇或文学意境上...
评分上个世纪的后半叶,胡适因为被批判,所以没人敢碰。现在,胡适又被抬到高空,同样敢碰的人不算多。我也是这样。胡适的文章读的不多,但是胡适的故事听的不少。有幸这次第一时间拿到了潘光哲先生选编的《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才算让我大概补上这一课。 用编者的话说,《容忍...
弃读的理由:文章的结构散漫,大多数观点不够鲜明。且多数观点已为今日之普世理念,没有再读的必要。
评分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容忍的自由,容纳异己不仅是个人作为更应该是政府作为。原来新文化运动的开启不过一次游湖作诗,偶然掀起的白话文言的斗争却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转眼一百年过去,有的东西固步自封,有的却愈演愈烈,真正需要改变的困难重重。
评分民国作家,最喜欢鲁迅说故事,胡适讲道理,郁达夫谈感情。
评分先生自由主义的花火半个世纪后依旧熠熠生辉
评分历史是何其相似,那时候对传统和现代的观点的确纠结矛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