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讨论近代经典淡出之后中国史学的转变与延续,偏于学术走向、风格和方法的探索。
全书以“经典淡出之后的读书人”为引论,上篇侧重学术的履迹,在清华国学院和“古史辨”学派的个案探讨之后,概述1949年后六十年来中国史学的转变与延续。虽以机构、流派和学科发展为对象,仍尽可能将学术追求和研究方法落实在梁启超、吴宓和顾颉刚等具体的当事人之上。下篇则通过学人看学术,立足于拾遗补阙,具体讨论章太炎、胡适、陈寅恪、傅斯年一些为他人所忽视或误解的史学见解和研究思路。
今日在亚马逊购买此书时,发现一位网友的评语,窃以为颇值得玩味,便欲与诸君共享。 评语的原话为:”收的文章都不能和作者成名作品相提并论,而且频频炒冷饭,已然江郎才尽;本书凸显出一个问题,即作者虽然还是从前的作者,但是时代已经不再是他的时代,实在不...
评分按: 这里说的一位网友就是在下 ,哈哈 !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报 ◎刘宪阁 尽管署名的专栏偶尔亦出现在《南方周末》这样的大众媒体上,但是对普通读者来说,除了知道罗志田是位历史学教授外,大概谈不上什么深入的了解,甚至还可能觉得,这位老先生的文字不太...
评分今日在亚马逊购买此书时,发现一位网友的评语,窃以为颇值得玩味,便欲与诸君共享。 评语的原话为:”收的文章都不能和作者成名作品相提并论,而且频频炒冷饭,已然江郎才尽;本书凸显出一个问题,即作者虽然还是从前的作者,但是时代已经不再是他的时代,实在不...
评分今日在亚马逊购买此书时,发现一位网友的评语,窃以为颇值得玩味,便欲与诸君共享。 评语的原话为:”收的文章都不能和作者成名作品相提并论,而且频频炒冷饭,已然江郎才尽;本书凸显出一个问题,即作者虽然还是从前的作者,但是时代已经不再是他的时代,实在不...
评分以下摘抄《学无常师:近代中国的留学生》 胡适之所以要“非”留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将中西之争视为两种文明之争,留学是竞争失败即学不能竞的结果。留学乃一时缓急之计,这是一条“教育救国”之路,留学是以不留学为目的。 简言之,中国的新教育首先是自主的,同时又是模仿的...
男神的新书在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年之后终于出世了。我在飞机上读完之后不禁感慨:老教授将来千秋之后,编全集方便啊。
评分到底是我们变了,还是时代变了,还是时代导致我们都变了? 有意思的是,中西方经典淡出的时间大约是相同的。
评分关于罗香林、傅斯年的两篇文章,评说式的演绎配上空中行走的文风,反增语言的迷障。以罗香林文章为视角对古史辨派高屋建瓴的观照似缺几分诚意。傅斯年本身史料学的相关论述已经非常清晰,著者的梳理部分反倒看着如堕云雾里。相比起来,关于陈寅恪的两篇所用的材料较为有趣。全书虽然不少宏观叙事,然而史学观这盘大棋却是游走在前人相关论述基础上,来自著者的启发也就变得有限了。
评分今晚终于完整听罗大师讲了一次,给我印象最深的其实不是史学所述及的那些和“天下”及“天下士”相关的问题,而是他不时的机警和幽默。但要是涉及此类史学学术研究及方法需要落实为文,则罗师依旧能回到史家论述的平稳与缜密中来。专论傅斯年一篇及两篇后记为我所最喜者,适合多读。
评分老教授志在提高,无意普及,行文又追摹陈、傅,有表有里,尤重「对手方」,故各篇文章都有味道。有人说此书是炒冷饭,但书中有的文章是近十年前写就的,本就不是新作品,何来冷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