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是一家源于美国的著名快餐连锁集团,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在于竭力奉行高效率、可计算性(强调数量而非质量)、可预测性(强调确定性而非出乎意料)和全面控制(对员工与顾客的控制)的理性化原则。作者把采用这些原则的过程统称为“麦当劳化”,指出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诸如加工制造业,住房建筑,购物、就餐、野营、登山等消费休闲,大学教育教学与研究考核,医疗养老与小孩看护,以及情感社交等等领域都出现了麦当劳化的趋势,由此提出了“社会的麦当劳化”这一命题。
作者分析了麦当劳化的好处,但着重指出的是麦当劳化具有非人性化、消除多元性、虚情假意等等理性的非理性后果,认为麦当劳化的全球化,是一种空洞无物的过程。作者还指出星巴克模式的背后仍然是麦当劳化,网络技术从Web 1.0 与Web 2.0的发展使社会表层去麦当劳化,但深层结构仍然是麦当劳化的。总之,《社会的麦当劳化》一书,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的成名作,作者以韦伯的理性化理论为基础,以麦当劳化为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了当代社会生活过度理性化的表现、后果以及超越的可能性。
本版是该书出版20周年的纪念版,正如作者所言,作者关于社会的麦当劳化的命题,在今天仍然是站得住脚的,对于我们反思现代理性以及消费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乔治•瑞泽尔(1940- ) 美国马里兰大学“杰出大学教授”,“杰出学者型教师”,该校“杰出教师奖”获得者;美国社会学会2000年度“教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美国东部社会学协会2012–2013年度Robin M. Williams教席主讲人;澳大利亚拉特罗布大学、英国牛冿布鲁斯克大学名誉博士;因《社会的麦当劳化》(已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出版)等著作蜚声学术界,其著作还包括《麦当劳化:读者第3辑》、《剖析美国:关于一个全球信用卡社会,一个被除魅的迷乱世界的批评》、《空洞无物的全球化》,以及《全球化:一个基础文本》;主编《社会理论百科全书》(两卷本),《社会学百科全书》(11卷本),《全球化百科全书》(5卷本);美国《消费文化杂志》的创刊者和主编。
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但是作者没把问题分析透彻。 第一,在具体阐述麦当劳化的四个现象——高效率、可量化、可预测、控制——的过程中,尽管举了很多行业的案例,但是没有把这些现象进行必要的分门别类。我这里说的分类不是行业的分类,而是比如说,高效率是指生产者的高效率(低...
评分理性化与非理性化都是理想型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纯粹的例子,更多的是一种混合体。而且,理性化与铁笼不仅仅只是一个客观问题,更多的是一个个人认同问题。一个客观上被大众认可是理性化的事物在个人眼里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比如,流水线生产看上去是非价值理性的,但在...
评分很好的社会学普及读物,作者讲的是社会的麦当劳化趋势,所谓麦当劳化,就是社会各领域像麦当劳这样的科层制组织日益壮大,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麦当劳化几个特征:高效率、可预测、可计算、控制,具有理性化特征,这种结构的力量强大,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这样的结构...
评分第一章 什么是麦当劳化 社会合理化——(韦伯所说理性化进程)的一部分=麦当劳化 为顾客、员工级管理者提供了高效性、可计量型、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快餐店的规则逐渐住在美国社会的诸多方面乃至世界其他领域。 96%的学龄儿童能认出麦大叔,该比例仅次于Santa Claus。 特许...
评分很好的社会学普及读物,作者讲的是社会的麦当劳化趋势,所谓麦当劳化,就是社会各领域像麦当劳这样的科层制组织日益壮大,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麦当劳化几个特征:高效率、可预测、可计算、控制,具有理性化特征,这种结构的力量强大,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这样的结构...
书名“麦当劳化”其实只是一个比喻,用麦当劳这家最为典型的全球连锁型企业,来形容现代社会里效率至上、全面控制、机械式的复制,以及工具理性主导等诸多特征。因此实际上,这本书就是从批判视角分析现代性的一本社会学著作,只不过借助了我们身边熟知的事例,因而显得生动、不枯燥、可读性强,值得一读。
评分封面很卡通,但内容就是一长篇社会科学论文,读不下去。
评分大环境下仍是世界的理性化,或许在小环境中还可以去理性
评分看到有人评价是韦伯理论的通俗版本,害挺对。新旧版比照着读发现蛮有意思的点,瑞泽尔似乎致力于:把一切现代商业活动都塞进既定的韦伯框架里,以及出更多与时俱进的版本,来证明其理论的有效性。 大屠杀的例子我觉得瑞泽尔为了凸现理性化的极端困局,过度简化了影响因素,反而有些经不住推敲。 在我看来,现代生活中,人们追求效率/可量化/可预测/控制,落实到个体身上成为一种成功学意义上的“自制力”的规范。研究一下这个话题可能会很有趣。另外,在非人化制度里,组织也会发展出一些反既事化的结构,“人是活的嘛”。
评分书名“麦当劳化”其实只是一个比喻,用麦当劳这家最为典型的全球连锁型企业,来形容现代社会里效率至上、全面控制、机械式的复制,以及工具理性主导等诸多特征。因此实际上,这本书就是从批判视角分析现代性的一本社会学著作,只不过借助了我们身边熟知的事例,因而显得生动、不枯燥、可读性强,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