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緻力於探討貿易時代東南亞地理、物質和社會的結構性概況,探討上述背景下所發生的、年鑒學派所說的中時段運動與短時段運動。在資料允許的範圍內,筆者集中關注那些最能影響一般平民百姓的特徵和變遷,而對那些被史傢大書特書的王公貴族和外國顯要則著墨不多。
安東尼·瑞德,國際知名的東南亞史專傢,對東亞史也有較深的研究,現任教於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譯者吳小安是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孫來臣現執教於美國,二人均以東南亞研究為業。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綫很多,需要自己梳理很多內容。不過換個角度想,也是因為自己對東南亞地理、國彆不熟悉。最大的感受還在,中國後來退齣瞭東南亞的貿易,或者說沒有在思想上深度參與此地。所以可能最後的比拼都是意識形態鬥爭吧
评分比第一捲更加有邏輯性脈絡性,揭示瞭東南亞社會變遷的動因。 第五章是全書精華,解釋瞭當代東南亞貧睏動亂的最初肇因:殖民者的惡行。
评分承接上一本,本捲主要集中於貿易時代下的東南亞社會(1450~1680年),作者圍繞城市興起、海洋貿易網絡、宗教革命等諸多方麵展現瞭一個充滿生機的時代。比較值得注意的是繁榮的貿易時代在1629年這一轉摺點之後逐漸衰落,直到1680年終結,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评分視野開闊,東南亞可謂世界文化交萃之處。
评分感覺就是不斷證明貿易使世界更美好。明清到底是受瞭多大刺激不支持華僑在外創業賺錢呀。更好奇宋朝。東南亞,感覺很容易受控製,畢竟沒有太強大的原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