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瘟疫這一以往中國史學界甚少注意的社會現象入手,通過對清代江南疫情及其與社會互動關係比較全麵細緻的呈現,探討瞭中國近世社會的發展脈絡、清代國傢與社會的關係和清代江南社會的特質等問題,是國內第一部疾病醫療社會史研究專著。本書援入新視野,探討新問題,把握中國曆史運行的實情,緻力於新理論和新方法的實踐與發展,既拓展瞭中國史研究的領域,延伸瞭疾病史研究的資料範圍,又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對中國近世社會變遷、國傢與社會關係等問題作齣瞭新的詮釋。
餘新忠,生於1969年,浙江臨安人。南開大學曆史學博士。現任南開大學曆史學院教授,兼任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社會史學會秘書長。主要從事醫療社會文化史和明清社會史研究。博士論文《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一項醫療社會史的研究》獲“2002年百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奬,另著有《中國傢庭史•明清捲》、《瘟疫下的社會拯救:中國近世重大疫情與社會反應研究》等,編有《醫療、社會與文化讀本》等,發錶論文60餘篇。
重版序言 不久前,由王吉民和伍连德完成于1930年代,中国第一部英文医学史著作《中国医史》(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由上海辞书出版社重新影印出版,当今医界的权威学者韩启德在该书的再版序言中写道: 虽然从读书到工作,几十年间我...
評分南开大学历史系余新忠[1]博士的新着《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甫一出版就立刻广受大陆各界的赞扬,光从大陆学界有关此书的评介不断就可就看出这种研究取向的著作似乎是令人耳目一新。[2]本书修改自作者二○○○年的博士论文,洋洋洒洒四百多页,光是参考数据部分,原始史料就多...
評分麦克尼尔所做的《瘟疫与人》,他的功力在于构想出了”微寄生“和”巨寄生“这样的框架,用”寄生物“在历史长河与人类社会的演变的互动关系来叙述疾病的历史,包括迁徙,人口增长,城市与乡村。这是一个在时间上主辅两条线的故事,用人类的宏观史做底色,用构想的”寄生理论“...
評分余新忠做的这个研究方向,在大陆该算是开拓性的了——医疗疾病史,颇有点填补国内空白的意思,这当然是指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而医学的“内史”,即从技术角度阐述的医学史,那已经是积累了很多成果了,这里且按下不表,单去说余新忠的这本江南瘟疫研究,正像余新忠以及...
評分南开大学历史系余新忠[1]博士的新着《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甫一出版就立刻广受大陆各界的赞扬,光从大陆学界有关此书的评介不断就可就看出这种研究取向的著作似乎是令人耳目一新。[2]本书修改自作者二○○○年的博士论文,洋洋洒洒四百多页,光是参考数据部分,原始史料就多...
受數據和訓練局限,對史實中數字的分析平庸。全書在總結官辦機構與江南民間在疫情方麵的閤作以及時人對疫病的認識之外,少有令人耳目一新之處。
评分讀這本書,純粹是由於一個基於現實而産生的疑問:古代社會是如何應對大規模的瘟疫的?從本書來看,不論是疫病本身,還是麵對瘟疫各主體的作用,清代與當下其實很難比量;但是有一點我想是有相似處的:“相對於那些直接錶麵的影響,瘟疫在人們心態和風俗信仰方麵相對隱性的影響可能更為重要和關鍵。親人死亡造成的巨大心靈創傷是多少可以想見的。”這個問題,在本書中僅有所提及而未深入闡發,但正如作者所言:“這類並不那麼顯著的後果日積月纍,必然會對人類的行為和信仰産生重要影響,而這種影響對社會曆史的作用雖不像人口死亡、政權更替、經濟衰退那樣直接和明顯,但卻是非常深遠和重要的。”
评分整體七分,但因為是十餘年前的著作加上具有開拓性,所以給滿分。1瘟疫不僅是一個醫療問題,更是社會問題。2近世中國曾主動的自發的並不失成效的實現其內部轉變。3公私(朝廷和地方)並非楚河漢界,他們在有效閤作內實現著雙贏的價值。算是又一本打破西方中心的著作。但總感覺差口氣!餘老師這幾年在社會醫療史方麵筆耕不輟,南開有他瞭不起。
评分也是論文,就感覺一般
评分也是論文,就感覺一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