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老師的筆記書I:學習社會.繁盛

顧老師的筆記書I:學習社會.繁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開學文化
作者:顧忠華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2-10
价格:0
装帧:
isbn号码:978986871736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港台版)
  • 社会学与人类学
  • 顧老師的筆記書
  • I
  • 學習社會
  • 繁盛
  • 教育
  • 個人成長
  • 社會觀察
  • 知識分享
  • 自我提升
  • 實用指南
  • 思維啟發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學習是一種生活型態,與我們息息相關。

如果漠視了終身學習,無異於放棄將成人的思維轉化為社會進步的動力。

韓國前副總理金信一表示:

「韓國的憲法規定了終身學習成就應有國家認證,以符合社會正義」

而台灣呢?官員們說:台灣沒有人才,我們會死得很慘.....

其實台灣的基層從不欠缺人才,只是沒被菁英階層看到。

相對於人才焦慮,本書提供了另類觀點,藉由社區大學在台灣的經驗,指出政府及民間在營造「學習社會」的合理環境上,應努力創造出更多「知識加值」的效益,包括頒發「終身學習學士文憑」,以培育更多稱職的現代公民。

台灣未來的競爭力,惟有靠全力發展知識性、公共性的終身學習機制,才有可能讓每個人都發揮學習到的知識,共同打造一個自由、平等、繁盛的理想家園。

本書的論述集中在對於「學習」、「知識」,以及「風險」這幾個議題的分析,而貫穿的主軸則是作者涉入甚深的社區大學運動。社區大學的最早構想,大約是黃武雄教授在一九九○年代初期即已醞釀,到了一九九四年的410教育改革運動時大致成形,並且被賦予扮演教育改革「側翼部隊」的任務,也就是透過成人世界的「社會改革」來重建價值觀,避免教育改革受到保守勢力牽制,最後全盤落空。

本書目前呈現在讀者面前的論文,較能完整反映作者這十多年來的心路歷程。本書大略分成三個部分,共十七章。分別是「學習社會與社區大學篇」、「台灣學篇」、和「風險社會篇」,雖然有不同的重點,卻也逐漸聚焦到對於學習和知識的反省,並且在制度上提出若干建言,希望能透過時間來驗證這些觀點的合理與否。而且每一章作者都加上了撰寫論文當時的時空背景以及當持所抱持的理念,一併娓娓道來,讓讀者的閱讀人身份轉化成與作者同理心的分享者,這也形成本書一項特色。

作者简介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1987年)

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社會學碩士(1984年)

政治大學經濟學系學士(1987年)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著作

韋伯學說新探(1992年)

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實踐(1999年)

韋伯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導讀(2005年)

解讀社會力:台灣的學習社會與公民社會(2005年)

目录信息

自序 :知識解放之道--以台灣為學、向台灣學習
社區大學與學習社會篇
第一章 社區大學的教育理念及其對高等教育的可能衝擊
第二章 大學轉型與社區大學的社區參與
第三章 通識教育與終身學習
第四章 如何建構學習社會的完整體系
第五章 再論學習社會中的成人高等教育
第六章 終身學習時代的公民參與
第七章 社區大學培養現代公民的方向
第八章 社區大學的核心價值與發展策略
第九章 社區大學的法律定位與制度創新
第十章 建構終身學習社會的應有步驟
台灣學
第十一章 台灣的現代性:誰的現代性?哪種現代性?
第十二章 社區教育的新視野:在地知識的解放與重構
第十三章 全球知識生產下的台灣定位
第十四章 在地知識的解放與活化
風險治理
第十五章 風險、社會與倫理
第十六章 風險、文明化與社會資本
第十七章 風險社會中的知識解放
參考文獻
本書文章出處一覽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