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收录了梁实秋关于美食的文章,其中既有酒楼饭庄的招牌菜,也有独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和家常菜。梁先生自嘲嘴馋,一生未能忘情于诗酒,即使身居台湾,仍对老北京的美味念念不忘。《雅舍谈吃》不仅写出了舌尖上的味道,也呈现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底蕴,更融入了作者对故乡的浓浓情意。
食物,不只是果腹之物,也不只代表着地域文化,更承载着人们对于岁月对于故土的集体记忆。飘香的菜品,远去的叫卖声,有家的味道,有故乡的影子,每每读来心头总会泛起涟漪,触动心底那永远不会淡去的亲情和乡情。
梁实秋(1903-1987)
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尤以散文创作最为突出,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以及散文《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雅舍随笔》《雅舍杂文》《雅舍忆旧》《雅舍遗珠》等。
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及至晚年,他的文章更添温婉、平实之感。冰心曾这样评价梁实秋:“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我的朋友,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我爱吃,但称不上会吃,所以不敢妄称自己在吃食上是个讲究的人,尤其跟我爸相比。但若是说到嘴馋,我毫无悬念地在老沈家排得上座次。幼年的时候,曾为了一个葱油烧饼,不惜翘课早退,待买到之后,心满意足,而留在唇齿间的葱油香亦远胜书香。这几年年纪渐长,嘴巴愈发地馋起来...
评分读《雅舍谈吃》,愈发觉得梁实秋真是小资。这种小资不是当下年轻人蛋炒饭里加一点朗姆酒就意乱情迷的假小资,他的小资是老派的,甚至还有一点保守、俭省,但最是真材实料,好似一张明代茶案,看似朴素,实则韵味隽永。 写吃的最好状态是“馋”,梁实秋馋得文雅,不是饥肠辘...
评分原文连接:http://www.rsywx.net/wordpress/2009/03/1577 ================== 事实证明,古文还是很难读的,而我个人最喜的,乃是民国时期大家所撰之半文不白的文字,尤以散文为甚。 近日阅《唐史演义》,读来殊为难懂,于是随手抓来梁实公的《雅舍谈吃》翻阅。 家中梁实公...
评分读了梁先生的这本趣书,勾起了我对小时候一些吃的回忆,着实有些意思,所以想来边写边忆。 狮子头是我小时候专门用来下饭的,我管它叫肉丸子,外公常戏笑我说,一个丸子能吃掉一碗饭,别的一概不碰。 酱菜和腐乳,现在不知为什么吃的机会越来越少,种类也日渐稀疏。爸爸特别...
评分最近馋得很,连着看了一些说吃的文字,先后有《味觉森林》、《2个人的意大利》、《雅舍谈吃》、《中国吃》等,真是各有各的味道。两位北派的老先生——梁实秋、唐鲁孙,资格虽然老,却未必盖过后起之秀。私心里十分佩服“森林的火焰”小小年纪便大嚼了《红楼梦》,博知老道不...
有趣有趣~
评分馋到不行啊!这种平凡生活中的趣味都从食物里透出来了
评分书的设计排版减一星。
评分讲究
评分把很多平常无奇的吃食写得妙趣横生,可惜很多老字号现在已经没有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