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高华

史家高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晓
出品人:
页数:356
译者:
出版时间:2012-7
价格:US$1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624417197
丛书系列: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中國近現代史研究
图书标签:
  • 高华
  • 历史
  • 人物传记
  • 近代史
  • 传记
  • 史家
  • (港台版)
  • 人物
  • 史学
  • 世家
  • 高华
  • 历史
  • 研究
  • 文化
  • 传承
  • 思想
  • 学术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11年12月26日,高華教授在南京去世。這本紀念文集由三十多位大陸、港台和海外學者及公共知識分子,十余位高華的學生撰文。文中不僅表達了對逝者的懷念,也重新審視了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環境和現狀,重溫高華的學術精神,挖掘並發揚他的學術遺產。

——有時候偉大的人碰巧在我們身邊,我們能夠認出他,已是生之幸運。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序言/陳方正
壹 史家高華
常 成:樸素而深刻,率直卻入微
陳意新:夸父追日,不息不休
陳映芳:跨越人文學與社會科學之隔
陳永發:南港憶高華
崔衛平:共同的信念
董 健:向「偽歷史敘事」挑戰
高全喜:歷史揭示的憲法主旨
李公明:歷史研究何為
林 達:獨特的高華
劉 瑜:像一滴水一樣
錢永祥:「家國心事」與「新價值」
秦 暉:作為歷史學的「黨史」
蘇 陽:突破封鎖線之後
楊奎松:呼喚年輕一代的高華
于風政:欣慰的是,我們還有高華
袁偉時:高華留下的永恆
貳 高華其人
賀 軍:追尋消逝的時光
何清漣:在歷史黑洞中發亮的螢火蟲
胡 傑:願時光倒流
金大陸:學術之樹常青
錢 鋼:海闊天空,赤誠相見
宋永毅:世風日下中一介傳統書生
王維江:難忘高華
蕭功秦:天堂裡的高華
熊景明:千山我獨行
許紀霖:知者有畏,依然直行
徐慶全:一本書的高華
顏世安:君子坦蕩蕩
楊小彥:高華與攝影
張 鳴:近代史學界塌了一個角
張 寧:金陵當哭高華沒
周 實:射日者
周永明:相識相知三十載
周志興:高山仰止
叁 高華吾師
柴子文: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黃 駿:傳道 授業 解惑
姜 超:逝去,如秋葉般靜美
靳 松:認識你,三生有幸
李巧寧:師門受教瑣憶
李永剛:知遇之恩
劉握宇:你為我們開闢混沌,照亮內心
劉彥文:你的遠行使人何等傷痛
張一文:高老師,來生還為你帶飯
周孜正:先生最後的時光
甘思德:異化不了的學者
肆 痛失高華
南京追思會發言節選
北京追思會發言節選
悼詞
挽聯
附錄:高華生平及主要著作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读的是中信版,著者写的是刘瑜……之前就从刘瑜的博客上看过这篇纪念高华老师的文章,但放在众多人的回忆录里,她的这篇写的确实是不够份量,也不够感人的。 不过因着她的知名度,让更多人知道高华,也是功德一件~ 这本书因为是纪念文集,所以更多是讲高华老师这个人,一个伟...  

评分

28号读完这本书,刚好高华四周年忌日后两天。看到左下方的100%,想起书中不少的细节,想到四年前高华还没去世时我在干嘛,心有感慨。忽忽四年过了我才认识他,才读到他听说毛会活150岁时的怀疑与失望,读到一家人挤的小房间,公用厨房里写作的小凳子。读到他最后几天别...  

评分

我读的是中信版,著者写的是刘瑜……之前就从刘瑜的博客上看过这篇纪念高华老师的文章,但放在众多人的回忆录里,她的这篇写的确实是不够份量,也不够感人的。 不过因着她的知名度,让更多人知道高华,也是功德一件~ 这本书因为是纪念文集,所以更多是讲高华老师这个人,一个伟...  

评分

28号读完这本书,刚好高华四周年忌日后两天。看到左下方的100%,想起书中不少的细节,想到四年前高华还没去世时我在干嘛,心有感慨。忽忽四年过了我才认识他,才读到他听说毛会活150岁时的怀疑与失望,读到一家人挤的小房间,公用厨房里写作的小凳子。读到他最后几天别...  

评分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高华教授去世三周年的祭日了。作为晚辈,已经没有机会聆听这位敢于发声的史学教授的声音了。虽然网上还可以看到他上课的视频,鬼才知道这些视频能存在多久。 《史家高华》这本书由一些纪念他的小文章组成。这些文章的作者有大学教授,有他的学生,有他的朋友...

用户评价

评分

别人眼中的高华,或亲或疏,致情致切

评分

可视作高华学记。“让和风拂出的音响,谱成生命的乐章。”

评分

谤书非秽史,青灯不灭,鉴古知今继司马; 直笔无虚言,绛帐遽空,大贤中寿等濂溪。

评分

可视作高华学记。“让和风拂出的音响,谱成生命的乐章。”

评分

谈高华,诚然人人都成功避免了将他看作政治符号,但现在(至少在怀念文章里)他成为了良史精神的代言,或者说,从传统的角度是良史,而从现代知识分子的角度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种精神的意义比研究本身更大。至于《红》,我觉得研究中有一点“久久凝视深渊”的意味,实证钩沉与以意逆志所得到的就像高华自己所说是不同于官方史的另一种叙述,不过自圆其说,像书里某篇提到二十年如一日地审视人物想必确能接近其精神境界,从史学上大概也没什么毛病;想起之前课上老师提到高华,中途来了个旁听的不知道什么人,没带纸笔,只是坐着,于是话题就当即噤声了;再想到看这本书是照片版pdf,边角总有一块模糊……也难怪要强调这种精神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