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陆键东
出品人:
页数:511
译者:
出版时间:2013-9
价格:72.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4705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陈寅恪
  • 传记
  • 知识分子
  • 历史
  • 独立之精神
  • 思想史
  • 中国文学
  • 中国
  • 陈寅恪
  • 历史
  • 学术
  • 思想
  • 晚年
  • 中国近现代史
  • 清华大学
  • 民国史
  • 文化人物
  • 知识分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

陈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通,

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境界。

他一生潜心学问,不求显达,

深为国内外学人敬重。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

详尽描绘了陈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

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从陈先生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八手

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

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先生晚年作品的内涵,

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

这部也许沉重的作品,能给读者许多启示。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1996年初版。此次修订再版,

作者参考了近年发现的新材料。新研究,

在“时代与入”的一些节骨眼上,

新注入近年治学的思考与心得,

并补入当年尚未知晓的一些重要史迹。

作者简介

陆键东,广东南海县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知识分子历史、明末清初史事、近代岭南文化演进史等课题的研究。2007年,受邀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人。2010年,获聘为法国人文科学之家、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目录信息

新版前言
前言
序 南迁
第一章 陆沉下的抉择
第二章 南土的温情与生命的积淀
第三章 晚年人生的第一轮勃发
第四章 向北京关上了大门
第五章 磨难终于启幕
第六章 1956年:一个罕有的春天
第七章 欢乐走到了尽头
第八章 风暴中的孤寂者
第九章 “今日吾侪皆苟活”
第十章 哭泣的1958年
第十一章 劫后余绪
第十二章 草间偷生
第十三章 今宵相逢
第十四章 中国学人的悲歌
第十五章 一段昙花一现的日子
第十六章 暮年“膑足”
第十七章 今生所剩无几日
第十八章 挽歌已隐约可闻
第十九章 长夜
第二十章 陈寅恪之死
第二十一章 身后是非谁管得
第二十二章 绝响
主要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就凭作者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至少也要赞同一声。但不能更多了。 书是偶然间得来的,本只想借阅一番。近几年,图书在宣传方面的用功大约已经颇有超过作品本身价值的趋势,在吃过几次亏之后,选择便越发小心谨慎。到了这个年纪,时间还是很宝贵的,要把时间浪费在读书上多少都需要...  

评分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部传奇传记的重生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独家专稿,如无授权,请勿转载。 文/严杰夫(独立书评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话用来形容新版《陈寅恪的最后20年》的“出世”可谓是再恰当不过。还记得1996年《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一书刚出版时...  

评分

看这一本书实出于偶然,看到一则报道说该书的作者以侵犯名誉罪被起诉,再加上我最近对民国年间的知识分子的兴趣正浓,所以就翻了一下,还好没让我失望。 关于陈寅恪的研究很长时间是个空白,这和他在中国学术史上所占的地位很不相称。原因当然很多,这里不想一一细谈。最主...  

评分

1934年,陈寅恪在《王静安先生遗书序》写道: 寅恪以谓古今中外志士仁人,往往憔悴忧伤,继之以死。其所伤之事,所死之故,不止局于一时间一地域而已。盖别有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存焉。而此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必非其同时间地域之众人所能共喻。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站了起来,...  

评分

书已经看了一大半,还没看完,但是写点东西的冲动已经很难抑制,伴随着阅读过程中的感动,敬畏,当然,还有对于时代和某些人的愤怒。 一,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这世上关于学习,有三种人,一是念书人,二是读书人,三是做学问的人。毋庸置疑,陈寅恪先生,就是...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哪里是在写书,明明是在倾诉感情。要是能删去过多的感叹语句,就再完美不过了。

评分

写得一般,并不吸引人

评分

昨晚看这个一夜没关灯……《大师》系列纪录片里关于陈老的那集,显得过于单薄了。

评分

学人的悲歌,研究僧老板开出的书单终于完成了一本。

评分

多年前曾拜读一过,今又取此修订本重温一遍。作者对义宁陈先生的学术成就了解不够,故对其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契入不深,行文又颇拖沓虚浮,是其所短也。然而从事于万人不为之际,声情悲壮,奋笔直书,冀发潜德之幽光,表哲人之奇节,其志可嘉,其情可悯,加以穷搜冥讨、发掘史料,尤为难能可贵,固不失为了解陈氏之最佳读物也。陈先生之学术博矣精矣,几若无崖涘矣,若欲提其要而钩其玄,则“自由”与“杂交”二者庶几近之乎?末学鄙见,蠡测管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也。十四年十月廿九日筱堂记于长沙望岳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