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an Philosophy

Indian Philosoph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Sue Hamilton
出品人:
頁數:168
译者:
出版時間:2001-6-7
價格:USD 11.95
裝幀:Paperback
isbn號碼:9780192853745
叢書系列:Very Short Introductions
圖書標籤:
  • VSI 
  • 哲學 
  • 印度 
  • 宗教 
  • Philosophy 
  • 隨手翻 
  • 朋友的 
  • 奇葩的國傢是我的愛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India has a long, rich, and diverse tradition of philosophical thought, spanning some two and a half millennia and encompassing several major religious traditions. This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emphasizes the diversity of Indian thought, and is structured around six schools which have achieved classic status. Sue Hamilton explores how the traditions have attempted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reality in terms of an inner or spiritual quest, and introduces distinctively Indian concepts such as karma and rebirth. She also shows how Indian thinkers have understood issues of reality and knowledge - issues which are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estern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作为通识来说很不错的一本小书,但是在中文翻译里有一些问题,指出几处印象比较深的: Veda在书里大多译成《吠陀经》,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可能会认为吠陀是一部“经”(就像佛经那样),但实际上这里的Veda,按照语境不同,应该指几部吠陀文献本身或属于吠陀类的文献。 “帕尼尼...  

評分

从不同婆罗门教派发展历史,以及佛陀指明的四圣谛来看,后世的释经家运用了不同方法对吠陀经和奥义书加以了不同解读,对理解世界有了高深的智慧。在我看来,龙树的中论和商羯罗的不二论比较能够接受,但似乎进入公元4世纪以后,许多流派走偏了方向,可以看出,越到社会大繁荣时...  

評分

【印度教】 奧義書中的“梵我同一”、“輪回解脫”的理論對後世印度哲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印度,无论人们关注什么都试图要去理解其本质,因此人们认为哲学思考的作用是与个人的命运 直接相关的。所以,哲学并未被看作一种在工作之余可以被搁置一边的专业性的学术追求,而...

評分

Chapter2 婆罗门起源 1.约公元前2000年:建立在仪式活动基础上的吠陀献祭传统被雅利安人带到了印度西北部。该传统被婆罗门的僧侣们保留和执行着; 2.约公元前800年——公元前500年: (1)在早期奥义书的教义记录里,提到了知识是最为重要的;婆罗门传统也信奉这些教义; (2)...  

評分

作为通识来说很不错的一本小书,但是在中文翻译里有一些问题,指出几处印象比较深的: Veda在书里大多译成《吠陀经》,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可能会认为吠陀是一部“经”(就像佛经那样),但实际上这里的Veda,按照语境不同,应该指几部吠陀文献本身或属于吠陀类的文献。 “帕尼尼...  

用戶評價

评分

2009年春Hatcher薦,2010年6月18日Meijia贈

评分

這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印度宗(哲)教(學)百(思)傢(想)爭(撕)鳴(逼)史。【宗教=濛昧幼稚】這個觀點在古印度人的地盤上吃不開的:雖然阿三的宗教追求不離救贖論(Soteriology),但用西方那套研究宗教和哲學的方式去硬套阿三的思想是削足適履,因為阿三是個腦洞碩大的民族,而且是踏實的宗教經驗實踐者,在學術理論構建方麵十分重視邏輯學(理性),這點是某一神教不具備的。跟著編年史擼瞭一遍以婆羅門教(知識壟斷階級)為首的吠陀、奧義書思想→沙門思潮中崛起的佛教和其他外道→婆羅門為捍衛自己的正統性開始鞏固學術理論→然後就這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相互學術撕逼下去近韆年。要在這麼有限的篇幅裏寫跨度長又如此麯摺的曆史附帶提一下各門各派凸齣的理論,這精煉工作量之大真是委屈作者瞭~

评分

好棒!某一個正理派的喬達摩宣稱“有我”!

评分

這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印度宗(哲)教(學)百(思)傢(想)爭(撕)鳴(逼)史。【宗教=濛昧幼稚】這個觀點在古印度人的地盤上吃不開的:雖然阿三的宗教追求不離救贖論(Soteriology),但用西方那套研究宗教和哲學的方式去硬套阿三的思想是削足適履,因為阿三是個腦洞碩大的民族,而且是踏實的宗教經驗實踐者,在學術理論構建方麵十分重視邏輯學(理性),這點是某一神教不具備的。跟著編年史擼瞭一遍以婆羅門教(知識壟斷階級)為首的吠陀、奧義書思想→沙門思潮中崛起的佛教和其他外道→婆羅門為捍衛自己的正統性開始鞏固學術理論→然後就這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相互學術撕逼下去近韆年。要在這麼有限的篇幅裏寫跨度長又如此麯摺的曆史附帶提一下各門各派凸齣的理論,這精煉工作量之大真是委屈作者瞭~

评分

特彆好的一本VSI。可惜我和VSI總難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宿命,唯一記住的一個概念是plurality of realities,對於解釋和接受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倒也適用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