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一位山西绅士刘大鹏的日记为核心资料,描绘出其人作为儒者、孝子、商人、议政者、农民的不同身份状态下的人生景况,讨论了中国在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的动荡中下层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生活的困难、身份认同的焦虑,以及由此而来精神的折磨与坚守。从一个人的遭遇折射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中国知识群体的转型之痛。
沈艾娣,牛津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哈佛大学,现为牛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华北乡村、地方宗教与社会、清末以降的社会文化等。著有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 Ceremonies and Symbols in China, China: Inventing the Nation,及The Missionary’s Curse and Other Tales from a Chinese Catholic Village等。
中文版序页2注2:《以奶酪与蛆虫:一个十六世纪磨坊王的宇宙观》,应为《奶酪与蛆虫:一个十六世纪磨坊主的宇宙观》。 页2注5:明恩浦,应为明恩溥。 页6注2:神化,应为神话。 页7注2:Amelung,应为Amelang。【此处英文原版即错,不过后文参考文献是对的】 页10正文倒数行4:...
评分这本书讲的是一位中下层绅士在清末民初变局中的一生,通过一个人写出一个社会的诸多面相。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个故事,讲述理想主义者在残酷社会中的遭遇浮沉。 刘大鹏号为梦醒子。他在履试不第,仕途无望之后,有一天自认为从功名的梦中醒来,开始过自省的有价值的人生。但这...
评分心里想做曾国藩 最终做了刘大鹏 ——近代乡贤的现代化之痛 陈怀宇 清末民初的刘大鹏,本身是农夫,却将自己想象成统治阶级的一员。心里想着做曾国藩,最终做了刘大鹏。一颗达官贵族的心,却久囿于煤商老农的身,修身尚易,齐家更难。高卧书斋,败局人生,梦中治国,一...
评分中国近代史常被视为一浪浪不断进步与变革的潮流,用孙中山的话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这日益激进化的洪流中,但凡不能跟上历史脚步的人都被认为是不值得怜悯的(虽然事实上没几个人能始终跟上这一步伐),昨日的革新派不数年就会发现自己被斥责为...
评分看完沈艾娣《梦醒子》的中译本,我怅然若失。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异体同悲”的难受,又好像读懂了《红楼梦》里女娲补天之后剩下的那块呜咽的石头。 沈艾娣说,“教科书都倾向于将现代化描述成向美好生活的迈进,我希望学生们能想到这些遭受进步之苦的人”。 有些人如果生...
非常好读的一本书,很久没读到如此隽永的历史书了。要言不烦,点到很多问题,引人思考。译笔相当好。
评分刘大鹏所代表的,实际上是一个溢出传统的“国家精英”范畴的知识分子群体,也就是坐馆先生、师爷或者胥吏阶层。这是中国历史中非常独特的一种身份类型,有知识,但没有地位,处于上层精英与下层民众夹缝地带。对这种灰色身份经验的研究,使我想起卜正民对抗日时期上海孤岛中选择“合作”的公务员的研究(有趣的是,刘大鹏的后代也选择了与日本人合作),因其夹缝,故成其意义。在现代性进入山西大地时,边缘人的命运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透视性质,通过对《退想斋日记》的解读,我们能看到商业精神怎样渗透和改编着儒学教义——一如资本主义精神改写了新教的面目——也能看到实体已然衰朽的儒学怎样以“名望”、“德行”的方式渗透着经过现代洗礼的人事制度与思考方式。刘大鹏的日记提供了一个观察变迁的样本。
评分此书并不怎样,概念蜻蜓点水,根本融化不到史实里,典型的罗志田病。可该书却被云中君等人叫好。云中君这人除了唐史专业外,其他领域的发言都很业余。
评分如月眠兄言,此书的确很温吞,写的的确很像教材,上半部分主要在说理论,后半部分的故事性强的有些飘飘然,这书的意味或许在于,对于前朝无限思念的一般有两种人,一种是前朝的大贵族官僚既得利益者,另一种是下层有点儿甜头可以活命,而换了朝廷就活不舒服的中下层人群,而梦醒子刘大鹏就是后者,他的生命轨迹始终还是要靠着前朝所积累下的声望才得以维持生计。
评分序言也太戳心了,要"想到这些遭受进步之苦的人——个人、家庭、地方,甚至或许是整个的中国乡村人口",以及,"真实的人总是非典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