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一位山西绅士刘大鹏的日记为核心资料,描绘出其人作为儒者、孝子、商人、议政者、农民的不同身份状态下的人生景况,讨论了中国在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的动荡中下层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生活的困难、身份认同的焦虑,以及由此而来精神的折磨与坚守。从一个人的遭遇折射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中国知识群体的转型之痛。
沈艾娣,牛津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哈佛大学,现为牛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华北乡村、地方宗教与社会、清末以降的社会文化等。著有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 Ceremonies and Symbols in China, China: Inventing the Nation,及The Missionary’s Curse and Other Tales from a Chinese Catholic Village等。
1942年的夏秋之交的某一个日子,山西儒者刘大鹏默默离世。沈艾娣没有给出他去世的确切日子,让习惯性觉得生死事大的读者难免产生缺憾之感——他毕竟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如他曾经志同道合的前辈、朋友,刘午阳、郝济卿、胡瀛……他们的离去悄无声息,犹如晋中秋天...
评分读刘大鹏的传记,看着他去太原念书,去开封应考,回来还去榆次车辋村常家庄园游玩。去务农又去开矿,含饴弄孙之时仍为乡里奔走,写信大骂阎锡山,到去世仍然学曾国藩记日记…… 作为一个山西人,他的脚印去过的地方自己也都走遍了。他对曾国藩的感情如同自己小时候读唐浩明写...
评分薄薄一本小书,读毕怅然。曾经有这样一个人真实地活在人世,又终于离世,离我的生活也不遥远,因为我的祖辈过得也就是这样的生活。其中关于纸张、农事的部分,姥姥在我小事曾多次讲述过,这才几十年啊! 1.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面前,个人显得非常渺小。 2.在时代转变过程中,个...
评分梦醒子》这本书出版后,引起了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者的关注,各种主要期刊都已经发表了不少的书评,肯定该书的研究和贡献。 对于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已经有过不少书评做出介绍,所以我就不在重复了。这里主要说一下我读了这本书以后的一些体会。 第一,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叫梦...
评分微观史佳作 。 “一位山西绅士刘大鹏的日记为核心资料,描绘出其人作为儒者、孝子、商人、议政者、农民的不同身份状态下的人生景况,讨论了中国在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的动荡中下层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生活的困难、身份认同的焦虑,以及由此而来精神的折磨与坚守。从一个人的...
1、刘大鹏日记中的相关要素可挖掘得更多,因此书显得简短。2、书中关于耕种让我重新思考了植物的矜贵。3、关于汽车、自行车普及的部分参考了家中老人带小孩第一次去乘地铁的经历的观感。4、编辑,我真的很看不惯你。
评分刘大鹏所代表的,实际上是一个溢出传统的“国家精英”范畴的知识分子群体,也就是坐馆先生、师爷或者胥吏阶层。这是中国历史中非常独特的一种身份类型,有知识,但没有地位,处于上层精英与下层民众夹缝地带。对这种灰色身份经验的研究,使我想起卜正民对抗日时期上海孤岛中选择“合作”的公务员的研究(有趣的是,刘大鹏的后代也选择了与日本人合作),因其夹缝,故成其意义。在现代性进入山西大地时,边缘人的命运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透视性质,通过对《退想斋日记》的解读,我们能看到商业精神怎样渗透和改编着儒学教义——一如资本主义精神改写了新教的面目——也能看到实体已然衰朽的儒学怎样以“名望”、“德行”的方式渗透着经过现代洗礼的人事制度与思考方式。刘大鹏的日记提供了一个观察变迁的样本。
评分1、刘大鹏日记中的相关要素可挖掘得更多,因此书显得简短。2、书中关于耕种让我重新思考了植物的矜贵。3、关于汽车、自行车普及的部分参考了家中老人带小孩第一次去乘地铁的经历的观感。4、编辑,我真的很看不惯你。
评分女性作者,女性翻译,生在清末,卒于日据。很难想象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我的人生会不会跟李大鹏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本书是在写我的乡党,并且回答了我少年时期对于家乡口传历史故事的相当多的疑惑之处,将诸多祖辈讲的潜存于我脑中的零散符号串起来了。因此虽然阅读是在晚点的微机上,看窗外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但是却不曾感到难熬,反而阅读的过程让我无比过瘾。
评分女性作者,女性翻译,生在清末,卒于日据。很难想象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我的人生会不会跟李大鹏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本书是在写我的乡党,并且回答了我少年时期对于家乡口传历史故事的相当多的疑惑之处,将诸多祖辈讲的潜存于我脑中的零散符号串起来了。因此虽然阅读是在晚点的微机上,看窗外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但是却不曾感到难熬,反而阅读的过程让我无比过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