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一位山西绅士刘大鹏的日记为核心资料,描绘出其人作为儒者、孝子、商人、议政者、农民的不同身份状态下的人生景况,讨论了中国在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的动荡中下层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生活的困难、身份认同的焦虑,以及由此而来精神的折磨与坚守。从一个人的遭遇折射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中国知识群体的转型之痛。
沈艾娣,牛津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哈佛大学,现为牛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华北乡村、地方宗教与社会、清末以降的社会文化等。著有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 Ceremonies and Symbols in China, China: Inventing the Nation,及The Missionary’s Curse and Other Tales from a Chinese Catholic Village等。
这本书讲的是一位中下层绅士在清末民初变局中的一生,通过一个人写出一个社会的诸多面相。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个故事,讲述理想主义者在残酷社会中的遭遇浮沉。 刘大鹏号为梦醒子。他在履试不第,仕途无望之后,有一天自认为从功名的梦中醒来,开始过自省的有价值的人生。但这...
评分微观史,乍看是对宏大叙事的反抗,再看是一种补充。个体生命经历铺路,希冀通向广阔深刻的历史。《梦醒子》的作者——英国学者沈艾娣,试图借多重身份的刘大鹏(儒者、孝子、商人、议政者、农民)的人生境况,折射更宽广的截面,立足于刘大鹏的日记和其他作品,地方史资料和口...
评分这本书讲的是一位中下层绅士在清末民初变局中的一生,通过一个人写出一个社会的诸多面相。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个故事,讲述理想主义者在残酷社会中的遭遇浮沉。 刘大鹏号为梦醒子。他在履试不第,仕途无望之后,有一天自认为从功名的梦中醒来,开始过自省的有价值的人生。但这...
评分中文版序页2注2:《以奶酪与蛆虫:一个十六世纪磨坊王的宇宙观》,应为《奶酪与蛆虫:一个十六世纪磨坊主的宇宙观》。 页2注5:明恩浦,应为明恩溥。 页6注2:神化,应为神话。 页7注2:Amelung,应为Amelang。【此处英文原版即错,不过后文参考文献是对的】 页10正文倒数行4:...
评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读后 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赵妍杰女士翻译的,牛津大学教授沈艾娣撰写的《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一书。该书在出版后即入围了《新京报》该年度的年...
作为个体来说,我是山西城市化进程的第三代,这本书讲的是我祖爷爷一辈的事情。对于有的山西人来说,梦醒子则是他们父亲的故事。这本书把你和历史连在了一起。
评分一边读一边在想我能不能也为老家小镇上的民国人物写一本类似的书,将一个人置入历史丰富的褶皱,于是我罗列了一个名单:童益君、童润夫、柯怡、俞寰澄、赵紫宸、赵萝蕤……
评分并未说透,比如刘这样一个笃行儒家教义的清遗,在晚年日常生活中固然还有所坚持,但面对不可逆转的时代,其妥协的部分是抱着何种心态?比如抗拒现代化,为何坐上现代交通工具又赞其迅速?此外小错误不少,翻译似乎也不够负责,有时候引文是文言原文,有时候直接是大白话,为什么不去查原文?131218-131219
评分刘大鹏所代表的,实际上是一个溢出传统的“国家精英”范畴的知识分子群体,也就是坐馆先生、师爷或者胥吏阶层。这是中国历史中非常独特的一种身份类型,有知识,但没有地位,处于上层精英与下层民众夹缝地带。对这种灰色身份经验的研究,使我想起卜正民对抗日时期上海孤岛中选择“合作”的公务员的研究(有趣的是,刘大鹏的后代也选择了与日本人合作),因其夹缝,故成其意义。在现代性进入山西大地时,边缘人的命运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透视性质,通过对《退想斋日记》的解读,我们能看到商业精神怎样渗透和改编着儒学教义——一如资本主义精神改写了新教的面目——也能看到实体已然衰朽的儒学怎样以“名望”、“德行”的方式渗透着经过现代洗礼的人事制度与思考方式。刘大鹏的日记提供了一个观察变迁的样本。
评分非常出色的微观史著作,真正的窥一斑而知全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