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文化、主观认同与民族意识

客观文化、主观认同与民族意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作者:佟春霞
出品人:
页数:194
译者:
出版时间:2011-6-1
价格:1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600002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民族学
  • 维吾尔族
  • 社会学
  • 民族意识
  • 民族
  • 认同
  • 湖南
  • 客观文化
  • 主观认同
  • 民族意识
  • 文化认同
  • 社会建构
  • 集体记忆
  • 身份归属
  • 文化差异
  • 民族心理
  • 认同形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湖南维吾尔族世居桃源已有630多年,因其长期地处江南水乡地带,处在同西域完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与汉族、回族共居的人文环境下,文化的变迁自不待言。他们讲汉语,与回族、汉族人通婚,过春节等汉族节日。但是,客观文化的变迁并没有改变他们的世系传承、没有忘记英雄祖先的历史,更没有“融化”他们对翦氏族人的内部认同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与遥远的新疆维吾尔族的主体民族的认同。如果将他们同新疆的维吾尔族对比的话,人们会发现不论在体质上还是在文化上,两者都相差甚远;如果以同一个民族具有同一的文化模式为标准来衡量的话,显然不妥。事实上,两者巨大的文化差异、不同的发展历程以及几百年的文化阻隔没有影响到两者之间的相互认同。

作者简介

佟春霞

法学博士,天津工业大学讲师。2010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人类学专业。主要从事民族关系、民族认同等研究。

目录信息

引言
第一章 田野点概述
第一节 田野点概述
一、枫树乡
二、回维村
第二节 湖南维吾尔族的分布
第二章 湖南维吾尔族的历史形成
第一节 新疆维吾尔族的族源与形成
一、合流前(840)东、西两部族的发展
二、合流后(840-1513)
三、维吾尔族族名的确定
第二节 湖南维吾尔族的历史形成
一、历史回顾
二、身份的赋予:民族认定
第三节 “身份”之争
一、姓氏的争议
二、对先祖哈勒的考释
三、对祖先宗教信仰的质疑
第三章 湖南维吾尔族现今的文化模式
第一节 文化模式
一、传统中的儒与道
二、语言的地方化
三、艺术形式的散失
第二节 宗教分化与文化多元
一、“反教”事件
二、多元的族际通婚
三、人生礼仪
第三节 宗教信仰状况
一、“念功与把斋
二、“土地庙”与“佛教”妇女
第四节 主流话语下的“回维”
一、“回维”村与“回维”族
二、意义与功能
第四章 何为维吾尔族:翦家族人对维吾尔族的身份认知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家族体系及其延续
一、“湖南西路之一大族”
二、延续中的家族意识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对维吾尔族身份认知
第五章 精英主导与身份的建构
第一节 文化建构与身份展示
一、引入新疆维吾尔族的文化元素
二、维吾尔族身份的展示
第二节 行动中建构
一、族内精英倡导的活动
二、友好往来
第三节 历史记忆的再叙述
一、历史记忆及传承
二、翦伯赞及先烈
第四节 清真寺之象征符号
一、伊斯兰教的传承(过去)
二、伊斯兰教的传承(现代)
三、象征符号——清真寺
第五节 民族政策与身份建构
一、民族政策与民族意识
二、民族政策与个体关注
第六章 客观文化VS主观认同
第一节 客观标准:缺失的文化认同
第二节 建构中的主观认同
第七章 结论:民族意识的维系要素
参考文献
附录:1949年至今回维村大事年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太多不可说,唯有以白崇禧那一句……

评分

有点意思,还有很多可以深挖的~

评分

太多不可说,唯有以白崇禧那一句……

评分

终归是工具性利益激发和诱导了少数民族在自身族名下的身份认同与建构

评分

即使是单纯的记录历史,也已经是很有意义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