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陳寅恪 傳記 曆史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陸鍵東 陳寅恪 學術 知識分子
发表于2025-03-30
陳寅恪的最後20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本書為陳寅恪先生後半生(1949-1969年)的傳記。
陳先生學貫中西,文史兼通,學術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一生潛心學問,不求顯達,深為國內外學人敬重。本書根據大量檔案文獻和第一手的采訪資料,詳盡描述瞭陳先生生命最後二十年的坎坷經曆,披露瞭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
本書為讀者打開瞭一段塵封的曆史,從陳先生的生存狀態和人際關係入手,探索瞭他的內心世界,並以此分析、詮釋瞭陳先生晚年作品的內涵,提齣瞭不少頗有說服力的見解。
這部也許沉重的作品,能給讀者許多啓示。
本書1996年初版。此次修訂再版,作者參考瞭近年發現的新材料、新研究,在“時代與人”的一些節骨眼上,新注入近年治學的思考與心得,並補入當年尚未知曉的一些重要史跡。
陸鍵東,男,廣州市文藝創作研究所專業創作員,一級編劇。 廣東南海縣人。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作傢、學者。主要緻力於中國知識分子曆史、明末清初史事、近代南嶺文化演進史等課題的研究。2007年,受邀為颱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訪問學人。2010年,獲聘為法國人文科學之傢、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搜集瞭很多資料並努力去理解陳寅恪的精神世界,這是可貴之處。但是,感情泛濫,文字無檢束,使得本書的分量打瞭極大的摺扣。
評分不論讀者怎樣臧否,可以肯定的是,《陳寅恪的最後20年》的意義遠遠超齣瞭純粹的名人傳記。學院派大概不太瞧得起這種路數,然而在我看來,對陸鍵東的批評不可過甚。我推許他的“開路”之功,甚至於由寫作時的心境自然流露齣的主觀心緒——此乃一時代麵貌之摺射,豈可吹毛求疵。換一個角度,即從人文類暢銷書的曆時對比來看,我更不忍心送上非難。關於陳先生的學術成就、學人風骨乃至未竟遺恨,書裏俯拾即是,我不多加議論,隻是想說讀此書時真可隱約地感覺到他的悲哀在我心底所引發的共鳴。今日正值陳寅恪先生誕辰124周年,謹此緬懷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評分覺得很一般,尤其是那種xx不會想到x年後他和xx還有重逢的機會,真是放屁你知道你明天乾什麼嗎。各種抒情性的描述花裏鬍哨,可是陳最後二十年的人生究竟在學術史、政治史的背景下怎樣評價怎樣找到其曆史坐標?大概作者沒那水平吧。私以為一本好的傳記不應該是這種滿篇抒情啊
評分搜集瞭很多資料並努力去理解陳寅恪的精神世界,這是可貴之處。但是,感情泛濫,文字無檢束,使得本書的分量打瞭極大的摺扣。
評分較為真實地還原瞭陳寅恪和與他同時代的大知識分子們在建國後二十年的人生曆程,內中所展現的那個時代的黑暗與荒謬讀來讓人幾欲落淚。美中不足的是,作者采取的更多是文人筆法而非史傢筆法,個人主觀情緒過於強烈,因而美化、避諱和拔高在所難免,這多少影響瞭這本書的客觀性。
虽然以(陈寅恪的最后20年)这样令人浮想联翩的字眼作为书名,固然很吸引人,但长篇大论的诗篇复制和论文复制,无疑削弱了吸引力,作者不能客观的叙述历史,以及探讨何以造成陈寅恪最后20年悲剧的原因溯本求原,而不断在49年与65年之间刊载陈寅恪所受的特殊待遇,无益于...
評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部传奇传记的重生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独家专稿,如无授权,请勿转载。 文/严杰夫(独立书评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话用来形容新版《陈寅恪的最后20年》的“出世”可谓是再恰当不过。还记得1996年《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一书刚出版时...
評分有的人死了,就烟消云散;有的人死了,却愈久愈光。王国维、陈寅恪无疑都属于后者。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陈寅恪在为他的碑文写下“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纪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词句时,可曾想过,这也正...
評分陈寅恪怀想 2019/8/11 前几天看了陈寅恪一本传记,深受震撼,到现在还没有走出来,很想找人聊聊这位大学者,但也没找到什么人愿意跟我聊,所以就自写自话,庶几可以就正于友朋。 之前看汪曾祺文章,看完之后有一阵再看别的什么都味同嚼蜡;最近看陈寅恪行状,看完之后看很多现...
評分有的人死了,就烟消云散;有的人死了,却愈久愈光。王国维、陈寅恪无疑都属于后者。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陈寅恪在为他的碑文写下“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纪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词句时,可曾想过,这也正...
陳寅恪的最後20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