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最后20年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陆键东
出品人:
页数:511
译者:
出版时间:2013-6
价格:4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4501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陈寅恪
  • 传记
  • 历史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陆键东
  • 陳寅恪
  • 学术
  • 知识分子
  • 陈寅恪
  • 学术研究
  • 民国历史
  • 思想史
  • 文化人物
  • 晚年岁月
  • 中国近代史
  • 学术精神
  • 历史人物
  • 知识分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

陈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通,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一生潜心学问,不求显达,深为国内外学人敬重。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详尽描述了陈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从陈先生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入手,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先生晚年作品的内涵,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

这部也许沉重的作品,能给读者许多启示。

本书1996年初版。此次修订再版,作者参考了近年发现的新材料、新研究,在“时代与人”的一些节骨眼上,新注入近年治学的思考与心得,并补入当年尚未知晓的一些重要史迹。

作者简介

陆键东,男,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专业创作员,一级编剧。 广东南海县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作家、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知识分子历史、明末清初史事、近代南岭文化演进史等课题的研究。2007年,受邀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人。2010年,获聘为法国人文科学之家、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目录信息

新版前言
前言
序 南迁
第一章 陆沉下的抉择
第二章 南土的温情与生命的积淀
第三章 晚年人生的第一轮勃发
第四章 向北京关上了大门
第五章 磨难终于启幕
第六章 1956年:一个罕有的春天
第七章 欢乐走到了尽头
第八章 风暴中的孤寂者
第九章 “今日吾侪皆苟活”
第十章 哭泣的1958年
第十一章 劫后余绪
第十二章 草间偷生
第十三章 今宵相逢
第十四章 中国学人的悲歌
第十五章 一段昙花一现的日子
第十六章 暮年“膑足”
第十七章 今生所剩无几日
第十八章 挽歌已隐约可闻
第十九章 长夜
第二十章 陈寅恪之死
第二十一章 身后是非谁管得
第二十二章 绝响
主要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陈寅恪,请原谅我直称其名,这三个字对于每个历史爱好者来说,就像神一样。之前已对陈先生的各种称号已有所耳闻,仅“教授之教授”一称就足以把其他所有人秒杀。出于对陈先生生平历史的好奇,我拿起了陆键东先生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这本篇幅达到531页的书虽然读起来费了...

评分

就凭作者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至少也要赞同一声。但不能更多了。 书是偶然间得来的,本只想借阅一番。近几年,图书在宣传方面的用功大约已经颇有超过作品本身价值的趋势,在吃过几次亏之后,选择便越发小心谨慎。到了这个年纪,时间还是很宝贵的,要把时间浪费在读书上多少都需要...  

评分

巨川何以济,舟楫伫先生 ——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有感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独家专稿,如无授权,请勿转载。 文/刘京 五十年代广东知名的历史学家杜国庠曾与选修过陈寅恪“唐代乐府”一课的岭南大学胡守为开玩笑:你恐怕算是一个最高价的学生了。因为领最高薪水的...  

评分

世界尽管喧嚣复杂,却还有这样一种人,固守着自己的倔强。 他们的学问高深如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们的率性执意坚贞,后辈之人望尘莫及。 内心没有浮躁的彷徨,却纯真倔强如同孩子。 从拒绝国民党的专机到拒绝与共产党的合作,包括在文革期间要求毛泽东作书面保证,都遵从...  

评分

页85 脚注[1] “徐森玉”误为“徐森王”。 页131 “寅恪少时家居江宁头条巷” 案:头条巷今位于南京秦淮区,不知还有故居否? 页345 末行“容庚与容肇祖皆成为卓有见树的古文字专家” 案:“见树”应为“建树”。  

用户评价

评分

与同类型作品《沈从文的后半生》相比,这本书差了许多。

评分

陈先生要是地下有知,一定不会喜欢有人把他的传记写成这样子吧。

评分

虽然作者文笔不脱八十年代报告文学之风,但史料收集和辨析确实堪称完备。不知道有没有删节,但是龙潜的名字已用“副校长”取代。我觉得对于读过陈寅恪著作的人来说,每页偶尔出现的长段脚注更值得注意,因往往有发人深省的重要内容,其价值甚至高出原文。

评分

虽然不懂诗词、也没有历史学术研究的基础,但作者对传主跪舔的心态、感情色彩满溢的文笔、以资料过度揣测传主的心理,这些显然都不是一本好的传记所应有的,三星已经给的有点多。

评分

陈先生要是地下有知,一定不会喜欢有人把他的传记写成这样子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