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
小说由序、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后记共五个部分构成,其中序和后记以作者口吻叙说,三个手札则以主人公叶藏的口吻叙述。主人公叶藏从小没有作为人而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欲望——吃饭的欲望,对他来说吃饭是一种痛苦。从小体弱多病,对病痛和精神痛苦的缓解 成为了他的最大的需求。幼小而敏感的心灵受到了互相欺骗、互相犯罪的“人类”的伤害。他在“人类”当中通过扮演“小丑”来向“人类”求爱,同时也是在掩饰自己的无能和心理上的不安与恐惧。对自己的无能和“犯罪”,对“人类”的恐惧和失望使他作为一个人而感到羞耻,认为自己不配作为一个人而活着,逐渐的叶藏失去了做人的“资格”,成为了完全边缘化的人。他的不幸是“一种缺乏拒绝能力的人的不幸”。小说的后半段,叶藏被认为精神失常而被送到了疯人院,并且给自己按下了烙印:“人间失格”。
太宰治(1909-1948)
本名津岛修治,青森县人,父亲津岛原右卫门曾任众议院议员和贵族院议员,经营银行、铁路。太宰治是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思想消沉、幻灭,不满现实的人生,几度自杀未果。一九三五年,他的短篇《逆行》入围第一届芥川奖,后因出版多部带有哀切的抒情作品而深受注目。一九三九年,他的《女生徒》获第四届北村透谷奖。一九四八年,他以《如是我闻》再度震惊文坛,并开始创作《人间失格》,书成之后,旋即投水自杀,结束了其灿烂多感而又凄美悲凉的一生。
今天读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这是一本很奇怪的小说。它不长,结构简单,情节也不复杂,没有波澜壮阔的故事,也没有什么强烈的戏剧冲突。但是它像黑洞一样,自有一股神秘力量吸引你读下去。 你一边读,一边困惑。 这困惑并不来源于小说的形式,或者小说的语言,而来源于人物...
评分我并不是特别挑了这部小说,只是最近几天为了打发时间,打开手机上的阅读器,随便就点击选中了这部《人间失格》。这部小说不但成功地达到了我的目的,也让我重新思考都市生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用伪装来迎合这个社会,其实再简单不过,但要超越那种自我分裂的挣扎,却又困难至...
评分《人间失格》的创作背景我就不赘述了,对于太宰治也是知之甚少。作者与创作的背景我是认真地搜查过的,但我并非执意地要完成一篇像模像样的书评。所以原本可以叙述的东西就变得更少,而对于创作动机的分析就几乎不可能存在了。我只是被故事打动。不过阅读日本文学我有一个体会...
评分 评分1948。 宁静的感伤,现世的无常,内心的挣扎,最后的空寂,随处可见的死亡阴影,一种日本的唯美主义,否定的美学。不过,一切都过去了。.:*♡
评分感觉。。。其实就是。。。很真实的写?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有点像,或者说是非常像,或许和加缪的也是很像。或许是看过太多捧人间失格和关于”人间失格“这个标题的影+文,期待太高
评分问题提得挺好,完成了小说的任务,当然对这种问题从来无感,只是后记里最后一句话,“就算喝酒,也是个神一般的好孩子”,突然想到菲茨,突然就难过起来了,知觉果然还是要靠经验引发调动啊
评分真的很爱这本,不过还没敏感到发现少了十页内容,下次换版本对比。话说国内太宰治还没有权威译本是吧?
评分几乎每一版人间失格下面都能看到友邻的短评,很好玩。这本只有纯粹的一篇,前两年由友邻处转手而来,此次动心重读。上一回看(另一版本)是特别早的事了,发现当时打了一星。如今我也略能“毫不造作地”展示“别无企图的好意,是一种不勉强他人的好意,是一种对来自可能永生不会再见之人的好意”了。太宰治的诸种内面想法其实多少都有过,尤其手记一,但大多在求存的生长和设定好的轨道中被覆盖了,且从未达到他那样的规模。在阅读时唤起一些未被铲尽的根苗。他的自白自反得过于彻底,以至于三岛等人的攻击几乎完全是无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