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由美国圣母大学哲学教授加里•古廷撰写,在很小的篇幅内对福柯作出了精彩的解说,为这位深奥的哲学家那复杂丰富的思想提供了导航。清华大学教授、福柯研究学者刘北成作序推荐。
从美学到惩罚体系,从疯癫与文明到尼采与先锋思想,福柯的作品对20世纪晚期的现代思想影响深远。然而,在涉及面广与影响力强的同时,这些作品也以晦涩难读著称。本书为福柯的作品提供了可信的导读,这些作品涉及文学、政治、历史、哲学等广泛领域;同时,作者加里•古廷还探究了一些关键主题,这些主题在福柯深入研究身份、知识、现代社会中的权力等领域时,曾让他甚为着迷。
加里•古廷 美国圣母大学哲学教授,研究领域为当代法国哲学、科学哲学以及宗教哲学。著有《20世纪法国哲学》(2001)、《实用自由主义与对现代性的批评》(1998)、《米歇尔•福柯的科学理性考古学》(1989)、《宗教信仰与宗教怀疑主义》(1982)等;编有《剑桥福柯指南》(1994)。
我以前阅读福柯的书,但是没有读进去. 他的一些观点很吸引人,比如说sm, 监视, 话语权等, 但是书的确不好读. 但是这本书,让我感觉很亲切,我觉得看这本书,对福柯会有一个非常好的认识. 但是我不打算回头读原著的, 我没那个水平. 说到主观的感受. 最深刻的就是福柯挑战了我们心中各...
评分 评分 评分4.5星。作者对福柯思想的引介与批判深入浅出,从作品(而不是史料轶闻)推导分析福柯人生轨迹:文学道路(“极限体验”、主体的边缘化)与政治道路(私人的、激进怀疑的)。但存在矛盾,在于福柯自身,反自我主体的目的(消解“作者”身份、逃避隐藏拆分“自我”、让文字自己说...
4.5星。作者对福柯思想的引介与批判深入浅出,从作品(而不是史料轶闻)推导分析福柯人生轨迹:文学道路(“极限体验”、主体的边缘化)与政治道路(私人的、激进怀疑的)。但存在矛盾,在于福柯自身,反自我主体的目的(消解“作者”身份、逃避隐藏拆分“自我”、让文字自己说话、“让自己死亡”),本来就不可能从作品推导出现实,也印证了福柯的不可解的迷离形象。总的感觉,相比众多他想逃离的身份,福柯本质上更接近文学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开向一个诱人远方的大门:非惯常的哲学家(对尼采、存在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的扬弃,对康德遗产的拓展),首创知识考古学(观念的外部、潜层)方法以及继承的系谱学方法,从癫狂到边缘再到问题化,从对边缘人群的关注到权利控制如何深入社会每个角落,生物权力史,真理游戏……这是一个艰难的开始。
评分只能当个简介读一下,导论都算不上。而且里面对于观点的理解,只能说算主流,但显然不能算福柯的阐述。相对,另外 一本权力意志导读本,相对好一些。
评分我找了半月,终于在多看和微信看了一遍。永远无法忘记发现福柯那一刻的喜悦,仿佛一场乌云后的大雨。继续读规训和疯癫
评分福柯关心一种伦理道德吗?或许他是。我们并不处于一种相对主义的泥潭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我们今天看起来正确的话语在未来可能会是何其值得质疑的东西,就像我们回望我们之前的历史一样。所以,真正应该做的是为我们使用排斥的东西留下一个观念上宽容的空间。又像福柯所说的,局部背离是知识之源
评分自己功力还是弱了,通识读本也没太能消化得好。但被通识过后确实感觉胜过未被通识之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