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家庭iFamily: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家庭与国家》主要采用访谈和观察等质性方法来深描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从个体化的理论视角分析上海家庭的多元和流动背后的逻辑,展示个体、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建构了个体家庭(iFamily)的概念,强调以个体为中心但受制于社会条件而代际关系紧密的家庭模式。作者认为今天中国的家庭变迁并不在于从主干到核心这样一种转变,而是在于年轻一代逐渐脱离了家庭主义,每个个体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界定家庭,在自己的利益上选择和决定家庭的结构和关系;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传统和社会变迁以交织的方式影响着家庭结构和内部关系;而个体的选择和决定并非是自主决定的,它是在具体的语境下与相关家人的互动、协商、妥协中形成的。
沈奕斐
社会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方向:性别研究、家庭研究.
开课情况:自2002年9月起曾开设:社会学系专业必修课:“组织社会学”;社会学系专业选修课: “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 、“社会性别与发展”、“社会性别研究”、“家庭社会学”;全校公选课: “社会性别教育”、 “视觉文化与社会性别”,授课人数已经超过1000人次。2011年春季,开设双语课程:家庭社会学; 2011年秋季与UC教授合作,开设全英文课程:全球化争议。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很多观点值得商榷和做进一步更深入、全面的研究。
评分讀得比較粗糙。作者訪談很細緻,有“訪談過程中的技巧與倫理”一節,我頗感興趣。雖然有46個個案,但是其中真正的“上海人”家庭不足三成,如果把它當成針對上海家庭的研究來看,那難免感到粗疏。——不可忘記書的副標題,“中國城市”,雖然田野是在上海。
评分好歹这本厚厚的博士论文拯救了我的讨论课!
评分比其他专业性的著作有趣些,感觉提到国家的部分比较少,女性角度来写的,也非常适合女性读,就是作者的书中很多图感觉没有画的意义。
评分是篇论文。有非常翔实的研究方法,大量引用访谈文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