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死亡》是一部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心态的长篇小说。作者张贤亮生动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心灵倍受重创的知识分子孤独、苦闷、绝望的精神世界,强烈地抨击了极左思潮,悲愤地控诉了十年动乱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历史性灾难。
第一次买《习惯死亡》是在89年,然后据说被禁了。我有个同学开了个租书铺子,我将这本书摆到那里,然后书就再不回来,被人用押金抵消了。还好押金是20元,刚好抵了书钱。我当时还纳闷,怎么会有人也喜欢这本书。 再次看到《习惯死亡》,是今年在书店的折扣角里,5折出售。...
评分印象最深的是通篇的小说中都未提及主人公的名字,只是我和你两个人称来概括。其次不断变换的叙说视角,自我独白式的、作者与主人公对话式的、以及主人公与另一个小说中女性对话式的。跳跃式的陈述方式很让人琢磨不透,处于作者在其中间歇式的发言。探讨文革,探讨国民性,反问...
评分 评分作者在书中不断在提出他的无限次的死亡的能力,而放在当下,这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能力。而在无限次轮回中,他感受到的只有痛苦。张老在《习惯死亡》中提到他最大的财富只有死亡,这恰恰是他所希望的解脱——在痛苦的世界中轮回,是比死亡更残酷的酷刑。 我们现在也何尝不是呢...
评分文革过去不过40年,而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却似乎永远无法真正理解那段历史了。 张贤亮在《习惯死亡》中揭露、控诉、讽刺要多于反思,毕竟以个体视角去解释一个国家的命运,多少有些一叶障目。 小说文笔优美,对饥饿和性欲的描写入木三分,这基于作者20年的牢狱体验,自是厚...
书中你我他她混用,读得一愣一愣。主角始终活在过去的回忆和恐惧中,历史造成的伤痕变成了疤,却依旧会刺痛。对文革的描述,如挖尸骨,差点死去,同住的被劳改的社会精英,同一家人不同的命运(留在大陆的“父亲”“母亲”及去了美国的“父亲的情人”)全都令人震撼。主角似乎是一个分裂体,不断游离在过去与现实当中。书中所有的语句,都像极作者对过去那段荒唐历史满含愤懑及血泪的控诉。从了解历史的角度来讲,是本好书。从纯粹文学角度来讲,不断出现的没有标点的长句及描述初始还让人眼前一亮,但读到最后却令人疲惫。也许归根结底,此书本身就不能归在让人轻松阅读的那一类中吧。
评分看不大懂。。。。
评分没看
评分没看
评分不喜欢这部作品的风格,不过里边倒是有一些有意思的信息,比如,提到了那部我非常喜欢的电影《牧马人》的相关情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