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永远伤在童年

别永远伤在童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凤凰阿歇特
作者:[美] 约翰·布雷萧
出品人:
页数:288
译者:马小原
出版时间:2013-3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3692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内在小孩
  • 疗愈书籍
  • 心理治疗
  • 成长
  • 自我完善
  • 生命的重建
  • 亲子关系
  • 童年记忆
  • 成长心理
  • 情感疗愈
  • 自我认知
  • 家庭关系
  • 创伤修复
  • 心灵成长
  • 情绪管理
  • 亲子沟通
  • 个人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最有效的自我发掘历程,重建人生的心契机

·你是否总是与周围的人无法友好相处?

·你是否在婚恋中总是重复扮演受伤害的那一方?

·你是否总是缺乏安全感,却变成了控制狂?

·你是否对过去的事情无法释怀?

·你是否害怕别人发现真正的自己?

·你是否焦虑、压抑、沮丧、不安……

世界级心理大师约翰•布雷萧在书中告诉你,虽然你已经是成年人,但是童年的一些经历,比如被忽略、被误解、被伤害,会对你一生的性格、心理和行为造成影响。而这一切你可能并不自知。本书通过数十个经典案例和方法,教你了解、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找到人生幸福的方法。

作者简介

(美)约翰·布雷萧 John Bradshaw

心理咨询专家,内在小孩疗法国际代表人物之一,在家庭、自我成长和戒瘾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被同时代人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位情绪健康教育作家之一。约翰·布雷箫共著有六本书,其中包括《家庭会伤人》(Family Secrets: The Path from Shame to Healing)和《治愈束缚你的羞耻感》(Healing the Shame That Binds You)等《纽约时报》畅销书。其作品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出版,总销售量超过100万册。

目录信息

序言
鲁迪·雷夫林的故事
一、对不起,内在小孩
导言
第1章童年创伤怎样影响你的一生
受伤的内在小孩问卷
第2章内在小孩是怎样受的伤
温柔小精灵的故事
二、回来吧,内在小孩
导言
第3章清理童年的创伤
第4章遇见婴儿期的自我
第5章寻回幼儿期的自我
第6章找到学前期的自我
第7章寻回学龄期的自我
第8章创造新的青春期
三、我爱你,内在小孩
导言
第9章用成年的力量呵护内在小孩
第10章让内在小孩的需求得到释放
第11章保护受伤的内在小孩
第12章简单易行的疗愈练习
四、谢谢你,内在小孩
导言
第13章创造力回来了
第14章神奇小孩的顿悟
结语回家!
致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为什么我常常会感到孤独? 为什么我害怕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为什么我常常把事情搞砸? 为什么…… 很多时候,你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别人不会这样?看到别的人没有这样的忧伤。你只能默默的承受痛苦。你可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心理疾病?是不是需要看心理医...  

评分

读了不少类似的书,但都是当时感觉好一阵,过后又滑回到旧的生活状态。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地点读了这本书,觉得很有用。  

评分

每个人内心都有个内在小孩,其实这本书是要让我们明白所有的一些情绪都是被认可的,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学会与自己做朋友,学会自己支持自己。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其实很多成年人长大了,但是却始终不知道自己是谁,这本书,也是认识自己的一次探索。 很...  

评分

偶然看到山倒组的人有人在卖书,联系后看了书单,大波的筛选后,看中了很多本书,包括这一本,关于内在小孩治愈的书。矫情的说一句,我一直觉得自己心里有伤,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以各种形式出现影响着我。虽然感觉的到,很多时候却很难阻止它的再现。 书我才看了序言和正...  

评分

为什么我常常会感到孤独? 为什么我害怕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为什么我常常把事情搞砸? 为什么…… 很多时候,你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别人不会这样?看到别的人没有这样的忧伤。你只能默默的承受痛苦。你可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心理疾病?是不是需要看心理医...  

用户评价

评分

买了本15年的版的。买得很值。从前我跟闺蜜说我讨厌人们把变态分类,闺蜜说弗洛伊德写的是真正的病态,是和正常人维度不同的。但是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程度比较低的病态。大概很多人内心都有小孩子。

评分

2017年11月12-15日读完

评分

要花长时间整理笔记跟执行的一本书~~并不是说父母不好,多不称职,只是想更多的了解自己,对自己更温柔些,少一点苛责~多站在自己这边~

评分

买了本15年的版的。买得很值。从前我跟闺蜜说我讨厌人们把变态分类,闺蜜说弗洛伊德写的是真正的病态,是和正常人维度不同的。但是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程度比较低的病态。大概很多人内心都有小孩子。

评分

我也有受伤的内心小孩,但同时也有神奇小孩在指引我,看到这本书就是证据:)这本书之后我看了《蛤蟆先生的希望》,用一个故事去展现了寻找内心小孩的全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