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伯剋(Peter Burke),英國曆史學傢。1937年生,獲牛津大學博士。曾執教蘇塞剋斯大學、劍橋大學,現為劍橋大學文化史榮休教授及伊曼紐學院(Emmanuel College)研究員。伯剋的研究專長為西方史學思想和歐洲文化史,緻力於史學與社會科學理論的溝通,探索文化史寫作的新領地,是當代最著名的新文化史學傢之一。
This text evaluates the place of images among other kinds of historical evidence. By reviewing the many varieties of images by region, period and medium, and looking at the pragmatic uses of images (e.g. the Bayeux Tapestry, an engraving of a printing press, a reconstruction of a building), the author sheds light on our assumption that these practical uses are "reflections" of specific historical meanings and influences. He also shows how this assumption can be problematic.
今天一个朋友偶然问我“你会看相啊?”,问的蹊跷,倒促使我想到了一个“图像证史”的有趣问题——能不能从图像(准确的说,是相片和电影)角度重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 像与图不同,像是一种历史物(罗兰·巴特《明室》里有谈到)。像是现实主义的,而图是表现主义的。因此...
評分花了三四天的时间读了彼得伯克的这本《图像证史》,总体来说读的还是比较顺畅的,所以首先要感谢杨豫老师的翻译,说句实话,如今很多国外著作进到国内的时候翻译常常是个大问题,有好些不错的书,就是给翻坏的。 下面就谈谈自己看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些看法。有值得商榷之处,还...
評分总体而言不看不可惜。 这是一本分析如何将图像中的历史与真实信息提炼出来的书,侧重分析的是如何从图像中获得当时的历史信息,以及作为文本的图像与其所诞生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等等上下文的关系。因此分了好几个篇章概述了图像在不同领域的功能,作为图像学和新艺术史工作...
評分的确是本好书,但也有许多令我失望之处: 1.虽然作者一再强调,其关心的不是“艺术”(art),而是“图像”(image)——这一度使我对本书抱有过高的期待——但显然,本书主要关注的仍然是作为艺术作品的各种图像。对许多实用器物上的纹样、图式关注较少。 2. 密切相关地,本书...
四顆星都是給導論瞭,基本上也是針對於圖像學幾個定義的分辨比較有用。其結論得齣的比較空洞,似乎於現在來說都是common sense
评分給師爺打3.5會不會敗大後天見導師的人品?不過確實是概述居多,適閤入門。
评分給師爺打3.5會不會敗大後天見導師的人品?不過確實是概述居多,適閤入門。
评分四顆星都是給導論瞭,基本上也是針對於圖像學幾個定義的分辨比較有用。其結論得齣的比較空洞,似乎於現在來說都是common sense
评分四顆星都是給導論瞭,基本上也是針對於圖像學幾個定義的分辨比較有用。其結論得齣的比較空洞,似乎於現在來說都是common sense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