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中國的高自殺率嚮全世界披露,從此自殺成為一個被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本書意在透視自殺問題,以反思中國文化中的生命觀以及當代中國的文化處境。作者通過梳理西方自殺思想的傳統,理解當代自殺學背後的文化假設;要理解中國的自殺問題,不能靠搬用那些自殺學理論,而要尋找中國文化中的相應觀念。要解決自殺問題,也不能僅僅鉚在自殺這一個現象上,而要通過它來反觀更重要的思想文化問題。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現代中國的處境和問題,並慢慢找到應對現代性的中國方式。
吳飛,1973年生於河北肅寜,北京大學社會學學士,哲學碩士,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後,現在北京大學哲學係任教。著有《麥芒上的聖言》、《自殺與美好生活》。
【读品】成刚/文 自杀,对生活在村镇和县级城市的人并不陌生,如每条大河在夏季会浮起几具溺水者的尸体,每座小城、每个乡镇一年到头也都会发生几桩自杀事故,或投河,或投繯,或服毒,或割腕,我的少年在关中小城里度过,亲友多数居住在城郊方圆数十里的村镇,直接或间接听...
評分本来不想起个这么矫情的名字,算了,只有这个比较贴切了。自杀只是个表象,深层次的原因,也无法用一本书给说清楚。不过这本书的作用,已经达到了,就是重视这个问题,至于要怎么解决,只有在荒漠中慢慢寻找绿洲了,或者本身寻找这一行动就已经够用一辈子了,至于找到没找到,...
評分很顯然,本書作者從自殺問題中尋找到一個切入口,試圖來重建農村百姓的精神家園,並且他也意識到,這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任務。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某些政策上的失敗,全民精神文明的缺失已是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而文化上的斷層,和外來文化的滲透導致了作者何想重建中國人精神...
評分 評分“没有人真的追求不好的生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什么是好的生活。” 这本小册子看起来更像一部论著的前言部分。作者的第一篇札记打动了我。 “这个急诊室里最让我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他们从来不区分‘自杀’与‘误喷农药’,或者说,为什么他们从来不把占患...
民科度和國師度都遠超預期
评分隻是小冊子,更深入的還是看作者其它的吧。以自殺切入中西古今和現代性問題。西方基督教視自殺為對救贖的絕望,與不信、無愛(信望愛)一起並列為莫大罪惡,羅馬書8-24中使徒保羅說:“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中國並無宗教牽製,雖屈原、伯夷叔齊也是自殺者,但《韓詩外傳》中仍視他們為磏仁,低於聖仁、智仁、德仁。現代政治與經濟聯姻,傢庭解放社會解放後對人心的忽視,個體更大的自由也意味著更大的無助,更無所措手足,“農傢女”婦女健康小組的意義便在於此。繼承瞭宋明以來的鄉約組織和梁漱溟、晏陽初鄉村建設平民教育的思路,與地方政治機構閤作,以娛樂活動教化互助為依托,是改造人心的政治,在此基礎上重建鄉土中國——“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為生民立命”與“為萬世開太平”從來緊密相連。
评分作者警惕地意識到不能用西方的框架來認識中國的自殺問題,但自己也未能完全擺脫這樣的睏境,一來他拿西方理論甚至理想化的宗教資源與中國經驗性材料作對比,二來他的動機仍是乾預而非理解。竊以為,自殺在中國之不可說不一定是危機,那是非常傳統的私領域,是最赤裸的關係和人心。於是我再次覺得傢庭是理解中國的最小單位,而個人是西方的。
评分托他媽的關係在縣城搞調查,寫個隨筆也不好好說人話……哪怕多記幾件有意思的事也好啊,盡整晦澀難懂的筆法寫些理論,喝過幾年洋墨水的人都這樣麼……
评分隻是小冊子,更深入的還是看作者其它的吧。以自殺切入中西古今和現代性問題。西方基督教視自殺為對救贖的絕望,與不信、無愛(信望愛)一起並列為莫大罪惡,羅馬書8-24中使徒保羅說:“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中國並無宗教牽製,雖屈原、伯夷叔齊也是自殺者,但《韓詩外傳》中仍視他們為磏仁,低於聖仁、智仁、德仁。現代政治與經濟聯姻,傢庭解放社會解放後對人心的忽視,個體更大的自由也意味著更大的無助,更無所措手足,“農傢女”婦女健康小組的意義便在於此。繼承瞭宋明以來的鄉約組織和梁漱溟、晏陽初鄉村建設平民教育的思路,與地方政治機構閤作,以娛樂活動教化互助為依托,是改造人心的政治,在此基礎上重建鄉土中國——“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為生民立命”與“為萬世開太平”從來緊密相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