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作为中国问题

自杀作为中国问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吴飞
出品人:
页数:125
译者:
出版时间:2007-11
价格:1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27115
丛书系列:“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自杀
  • 吴飞
  • 心理学
  • 中国研究
  • 中国
  • 哲学
  • 社会
  • 自杀
  • 中国问题
  • 社会现象
  • 心理分析
  • 文化研究
  • 个体选择
  • 公共政策
  • 精神健康
  • 危机干预
  • 社会批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02年,中国的高自杀率向全世界披露,从此自杀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本书意在透视自杀问题,以反思中国文化中的生命观以及当代中国的文化处境。作者通过梳理西方自杀思想的传统,理解当代自杀学背后的文化假设;要理解中国的自杀问题,不能靠搬用那些自杀学理论,而要寻找中国文化中的相应观念。要解决自杀问题,也不能仅仅铆在自杀这一个现象上,而要通过它来反观更重要的思想文化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现代中国的处境和问题,并慢慢找到应对现代性的中国方式。

作者简介

吴飞,1973年生于河北肃宁,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哲学硕士,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现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著有《麦芒上的圣言》、《自杀与美好生活》。

目录信息

无言的游魂
“理解自杀”札记之一
“唯一的哲学问题”
“理解自杀”札记之二
自杀作为中国问题
“理解自杀”札记之三
“为生民立命”是否可能
“理解自杀”札记之四
改造人心的政治
“农家女”农村妇女健康支持小组评估
死也要活着
对余华《活着》的一种解读
理解自杀 与文化反思(代跋)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向来是害怕死亡的,不是怕我自己死,是害怕别人的死亡。不是害怕别人死后的“鬼魂”,而是害怕不习惯,不习惯这么一个人就这样离开了自己,你会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自然的想到这个人,然后猛然想到他已经离开了——这种痛,你们能理解吗? 昨天在家看一本新买的书,叫《...  

评分

比较像大纲或者内容摘要。薄薄一本三十有点贵。标题有些过大。按照作者的研究中国的自杀主要集中在农村女性。从作者的观点看她们的自杀又不大是对生失去欲望。我从书中看到的是农村女性缺乏独立人格;教育水平低下;以及对单身、失婚、“作风不正”女性缺乏人格和生存的保护和...  

评分

(一) 一连四周的涂尔干《自杀论》的导读让我兴趣盎然。随后的一周开始介入中国的自杀问题,这本书名为《自杀作为中国问题》。随后的第二周我借到这本书,在某个周三的下午完整的读了一遍。 没有搜集资料数据也没有田野调查,只得接受作者所谓的“中国自杀的特殊模式”:“为...  

评分

整体可视为《浮生取义》的小序。 我的大伯母也是农村自杀中的一例,然而时隔多年,似乎这个人早就成了一个讳莫如深的符号,痛苦和愧疚成为一个巨大的阴影,使她藏匿其中。想及此我才意识到,自杀这个话题,决不是那么好谈的。 大伯母自杀的原因,我所知道的正如书中所言“或小...  

评分

很顯然,本書作者從自殺問題中尋找到一個切入口,試圖來重建農村百姓的精神家園,並且他也意識到,這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任務。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某些政策上的失敗,全民精神文明的缺失已是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而文化上的斷層,和外來文化的滲透導致了作者何想重建中國人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嗯,好好活着最重要,但是也请不要表面上说要理解西方文化,却暗地里给人家泼一盆脏水。

评分

“乡土中国”版本的自杀问题,在地化的研究,指出西方的人性善恶之哲学本原讨论在中国语境下的缺失,咱们讨论的是“过日子”“做人”的问题。颇有见地,强烈喜欢。

评分

真诚,粗粝,散碎。

评分

飞哥其实也是个文艺学术双料男

评分

作者警惕地意识到不能用西方的框架来认识中国的自杀问题,但自己也未能完全摆脱这样的困境,一来他拿西方理论甚至理想化的宗教资源与中国经验性材料作对比,二来他的动机仍是干预而非理解。窃以为,自杀在中国之不可说不一定是危机,那是非常传统的私领域,是最赤裸的关系和人心。于是我再次觉得家庭是理解中国的最小单位,而个人是西方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