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恩格斯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弗里得里希·冯·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
評分不要笑,也不要皱眉。不要以为讨厌了马克思主义,就是“非主流”的体现。其实,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视而不见,早已是海内外的主流之主流了。(不要看旗号,要看实质。)于是实际得益者就是海内外的资本家和政客。(不要放过这“实际”两字。) 当今海内外相关城市研究的隔靴搔...
評分年初读这本书的时候,专门去了清华大学西门的一个小巷子里,那里简直就是19世纪英国的真实写照。 19世纪英国,也面临很多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包括食品安全,但那时的化学还不像那样滴发达。。即便是有上帝的国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只能说人心奶奶滴都差不多。 想起了前几年...
評分 評分一、关于恩格斯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弗里得里希·冯·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
恩格斯這本書重於工人的生存狀況,但包括瞭城市規劃、工商業布局和經濟機製等貌似題外的內容。這是因為,這些因素都組成瞭工人不能脫離的社會和城市必要的結構,導緻瞭工人生存狀況之劣質。城市呈現為結構,實際上本於社會的結構在地理上的分布。隻有把工人的狀況納入社會與城市,不僅看到貧窮,還要看到建立在這種貧窮之上的富有,以及在兩者間進行分配的生産方式,纔能真正理解工人生存的苦難的前因後果。恩格斯的視角是把生活視為“結構”,而非自然而然的“範疇”,或一種簡單的描述和開支明細。
评分“這個城市(曼徹斯特)建築得如此特彆,人們可以在這裏住上多少年,天天上街,可是, 如果他隻是齣去辦自己的事或散步,那就一次也不會走進工人區, 甚至連工人都接觸不到。 其主要原因是,由於無意識的默契,也由 於完全明確的有意識的打算,工人區和資産階級所占的區域是極 嚴格地分開的,而在那些不能公開這樣做的地方,這種事情就在慈 善的幌子下進行。” 想瞭想,直到現在都確實是這樣。
评分生動、具體、飽滿感情 ,可以當小說讀……
评分關鍵在於越是逼真生動的例子 越是容易激起一腔熱血
评分在當時來說,已經很偉大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