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谈俄罗斯近代改革与革命中的农民问题,基本分为篇幅相若的三部分。首先,以分析村社的起源与特征,相当有力地说明村社是与帝俄国家体制共同发展,并且因而不断强化的一种宗法共同体,对农民起了束缚与保护的双重作用。其次,它讨论了世纪中叶的农奴改革运动与世纪初的斯托雷平村社改革,以中国人所熟悉的“分家”观念来阐明为什么在这两次改革运动中,广大农民都感到愤懑的根本原因。第一次改革中最大得益者只是“家长”,即地主在第二次改革中得益的却是“长子”,即少数单干富户。最后两章论及村社问题与大革命的吊诡关系。斯托雷平改革基本上是废除村社制度在经济上成功,在社会上则产生强烈不满,从而引致日益高涨的复兴村社呼声。
秦晖,生于1953年12月,著名历史学者,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8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并获历史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客座研究员,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农民史、经济史。
金雁,女,1954年生于西安。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联-俄罗斯、东欧问题研究专家。秦晖的夫人。
才云鹏 《中国农村科技》201307期http://wuxizazhi.cnki.net/Magazine/JKCN201307.html 本书同《市场的昨天与今天》一样,都不是新书,但都能在今天连续再版,一方面表明了秦晖先生非同一般的敏锐而深远的洞察力,一方面说明这样的书是当下中国人必须深读的。请注意,我说的...
评分金雁、秦晖老师是研究俄罗斯问题的专家,本书是1996年版本的再版。与初版的区别在于增加了附录——本书中的观点做为学术问题引来的一些批评,作者用回应形成了附录。这对我们理解书的内容有帮助。此外,就是改了一些错别字的,其它地方没有修改。 书到手1个多月零星看了两遍,...
评分虽然这是一本十多年前的旧作,但这本秦晖、金雁夫妇的合著还是可以给读者不少知识和启示。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对俄罗斯历史上的村社制度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俄国的农村公社制度在俄国存在很长时间了,从15——17世纪土地公有村社就占有主体地位。这种...
评分前一段吴仁宝的逝世再次引起了人们关于农村改革的关注,有人拿华西村与小岗村做对比,认为在公社模式下,更适合当前的国情。然而,我们终究不能用一种结果对比来衡量一种制度的好还,因为小岗村的地理条件和发展本来就与华西村不同,更为重要的是,物质条件的丰盛并不能代表人...
评分金雁、秦晖老师是研究俄罗斯问题的专家,本书是1996年版本的再版。与初版的区别在于增加了附录——本书中的观点做为学术问题引来的一些批评,作者用回应形成了附录。这对我们理解书的内容有帮助。此外,就是改了一些错别字的,其它地方没有修改。 书到手1个多月零星看了两遍,...
着重看了绪论和结论。印象最深刻之处是尽管按照共同体理论,中俄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本质上俄罗斯的农村模式跟中国还是不同的。所以无论作者说马克思的理论适用于分析俄国也好还是发展出新的分析工具也好,我想本书应该会从另一面证明了,俄国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
评分查缺补漏
评分查缺补漏
评分不错,一晚上正事没干,净看闲书了,看着看着总会想到蒙塔尤
评分2016第一书。最后两章对俄国自由主义、民粹派、马克思主义在1861年改革和斯托雷平改革中的嬗变的梳理非常精彩,附录黑新左派(吕新雨)和铅笔社(杨震)也非常犀利,让人读后开怀大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