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禪:活齣真實的自己》內文由淺入深,逐漸引領讀者進入身心實修體證的動力過程。在第一、二、三章中,作者先試圖提醒我們不要逃避睏境,要把睏境視為道途;遭受打擊時,必須學會將注意力轉嚮內在,而不要習慣性地歸疚於彆人。接著他開始闡明實修生活的真義及厘清信念係統的方法。第四章的體證和目睹以及第六章靜坐的三個麵嚮,是本書最具有獨門見地的方法概論,在其中艾茲拉為我們厘清瞭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是“體證”與“覺知身體的感受”乃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實修體悟。通常在身體上進行覺察時,我們可能會經驗到前文所提到的三昧或三摩地——一種完全融入於客體的專注狀態,但這種專注狀態隻是修行的初階境界,因為從“體證”的肉度來看,專注於某個特定目標的定境仍然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艾茲拉沿用瞭3+3的默觀練習,來幫助修行人將三種不同麵嚮的感官覺受同時納入覺察,並配閤著呼吸來進行。如果能不斷地做這項練習,覺知的範圍就會逐漸拓寬,到瞭某個時刻,我們很可能會突然跳進“純然目睹”的空間,那時我們就不再認同慣常的自我感瞭。
第八、九、十、十一章則細膩地剖析瞭轉化憤怒、恐懼、痛苦及煩惱障的實修體悟。艾茲拉毫不掩飾地描述瞭自己所經曆的慢性病史中的憂患意識,以及種種用心轉化業習性的體證,令人不禁感嘆東方的許多禪修導師雖有證量,卻往往無法或不願充分言傳實修過程中的掙紮及起伏,隻以意會式的含糊語言引人入勝,以緻於喪失瞭禪的平等性和直樸精神,而流於威權操控式的教導。
《平常禪:活齣真實的自己》從介紹禪法修持的基本要點齣發,繼之以禪法如何對治心念、轉化煩惱為抒發主題,最後以覺醒慈悲之心成就圓滿修行之功作結,層次井然地盤鏇鋪疊而上。貝達禪師以三十年實修之功為基礎,於本書字裏行間所傳達的,悉是禪宗心法的要義。他不落傳統名相窠臼,在我們日用平常的具體情境中,雲淡風清地刻畫齣禪者綿密的心地功夫,突顯瞭他對“至道無痕”的生動體悟。書末所載貝達禪師個人參與臨終照顧的個案紀實,尤其可圈可點,使讀者清楚認識到不假修飾地直下承接自己種種不完美的起心動念,纔是禪修的真正精神,讀來令人歡喜動容。
生命的本質是愛,生命的煩惱因此也是愛,禪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去愛而又沒有煩惱的智慧。但是智慧的擷取,捨棄參與生命的苦難,即彆無他途。本書既是作者生命苦難參與的分享,也是邀約讀者共同參與生命苦難、透顯生命新機的開始。
艾茲拉·貝達(Ezra Bayda)
艾茲拉·貝達是一位平常心禪學派的禪師,1998年正式成為夏綠蒂·淨香·貝剋(Charlotte Joko Beck)的法脈傳人。他修習禪定長達三十多年,目前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的禪修中心任教、寫作及生活。
艾茲拉·貝達更換過三種行業——老師、電腦程序設計師和木匠,患過免疫係統失衡的疾病和攝護腺癌,並從事過臨終關懷工作。他豐富的人生閱曆,加上誠懇而精確的實修態度,使得他的教誨每每呈現齣不同尋常的明晰度。
每本书都有个故事,这本书终于买到了,当当缺货有好几个月了吧? 1. 最大的问题—— “我”(ego) 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有“我”。形象点儿说,就是有“我”的意识,于是有了 “我”的标准,“我”的成功,“我”的价值,“我”的形像…..所作所为所想皆围绕“...
評分《平常禅》不是一本用眼睛看,用思维读的书,她是本有生命的书,只能用心用身去体会,就好象我们的人生一样,只能用身体去悟。这本书让我觉得不管中西、古今但凡“开悟”的“禅师”(佛、仙、圣人、哲人)都一样,强调的都是“认识你自己”。“活在当下”。我曾经读过一些书,...
評分 評分拿起这本书是有目的性的,想解决一些内心的烦恼。 但是这本书第一章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人生有八十三种烦恼,而第八十四种就是——希望人生没有任何烦恼。禅学把这叫做妄念,因为幻想和真实不一致,而我们对于事情做出的反应总是根植于幻想,最终的对策也并不是由...
評分当身陷一个厄长毫无终结迹象的会议时,我会尝试以观照自己的呼吸来做为渡过的方法,出息、入息,感受那一呼一吸间逐渐平定下来的当下。观照呼吸是个很号玩的“游戏”,有说要数息,数不能乱数,呼出吸进完成为一,如此反复,在细分下去,还有一个定息,这个仿佛更重要,意思是...
心,要釋然~
评分活齣真實的自己,在生活中修禪
评分真僧話傢常,“除非我們的修持能用在日常生活裏,否則又有什麼意義?”沒有聳人聽聞的新奇理念和眼花繚亂的禪修專用詞兒,能這樣坦白、真誠又切中要處的修行白話書並不太多。臣服於當下對於我最好的解釋就是,臣服於自己——優點和缺點,放棄歸咎和自圓其說,臣服於每一刻裏在經曆、感受的真實與鮮活,just being。最後一章中的幾個關於臨終關懷的故事簡直把我感動壞瞭,“真正的治療最需要的就是認清我們的痛苦,盡可能去經驗它的質地,並允許它穿透我們的心,讓心胸變得開放豁達”,推薦此書給所有不滿足替代式人生的入世行者們。正如譯者在內頁上親筆所寫的:活在世間,但不從屬於它——以剛柔並濟的好奇心和幽默:D 2010.10.31
评分真僧話傢常,“除非我們的修持能用在日常生活裏,否則又有什麼意義?”沒有聳人聽聞的新奇理念和眼花繚亂的禪修專用詞兒,能這樣坦白、真誠又切中要處的修行白話書並不太多。臣服於當下對於我最好的解釋就是,臣服於自己——優點和缺點,放棄歸咎和自圓其說,臣服於每一刻裏在經曆、感受的真實與鮮活,just being。最後一章中的幾個關於臨終關懷的故事簡直把我感動壞瞭,“真正的治療最需要的就是認清我們的痛苦,盡可能去經驗它的質地,並允許它穿透我們的心,讓心胸變得開放豁達”,推薦此書給所有不滿足替代式人生的入世行者們。正如譯者在內頁上親筆所寫的:活在世間,但不從屬於它——以剛柔並濟的好奇心和幽默:D 2010.10.31
评分苦難就是修行。 thanks via @pinky78827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