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群众出版社
作者:[俄]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出品人:
页数:2014
译者:田大畏 等
出版时间:2006-9
价格:9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143787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索尔仁尼琴
  • 苏联
  • 古拉格群岛
  • 红色恐怖
  • 小说
  • 俄罗斯
  • 外国文学
  • 社会主义
  • 历史
  • 政治
  • 苏联
  • 极权
  • 监禁
  • 人权
  • 小说
  • 文学
  • 反思
  • 自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史诗般巨著《古拉格群岛》就是以这样沉痛的题辞开篇。1973年,索尔仁尼琴决定将这本书秘密送往西方发表,这成了苏联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事件。可以说,苏联当局决定剥夺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将其强行驱逐到欧洲,与这本书的出版关系极大。

这部长达140 万字的巨著,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最精炼的描摹。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变成了苏联的“第二领土”。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

苏德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2月,作者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因为他同一个老朋友通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次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任中学数学教员。

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索尔仁尼琴的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这部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1963年,作者加入苏联作协。这以后,他又写了好些作品,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除了《马特辽娜的家》等四个短篇外,其余均未能在苏联境内发表。1965年3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受到公开批判。

1967年5月,第四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前夕,索尔仁尼琴给大会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遭到当局指责。1968年,长篇小说《癌病房》和《第一圈》在西欧发表。1969年11月,作家被苏联作协开除会籍。

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迫于形势,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1971年,德、法两国同时出版他的长篇小说《1914年8月》。1973年12月,巴黎出版了他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披露了从1918年到1956年间苏联监狱与劳改营的内幕。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随后他移居美国。

1989年,苏联作协书记处接受《新世界》杂志社和苏联作家出版社的倡议,撤消作协书记处于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苏联作协的“不公正的、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相抵触的决定”,同时委托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的作家们向最高苏维埃提出撤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74年2月12日的命令。根据苏联作协的决定,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开始在苏联国内陆续出版。

目录信息

《古拉格群岛(上)》:
内容提要
第一部 监狱工业
第一章 逮捕
第二章 我国下水管道的历史
第三章 侦查
第四章 蓝滚边
第五章 最初的监室——最初的爱
第六章 那个春天
第七章 在机器间
第八章 襁褓中的法律
第九章 法律在壮大
第十章 法律成熟了
第十一章 处以“最高措施”
第十二章 监禁
第二部 永恒的运动
第一章 群岛之舟
第二章 群岛之港
第三章 囚徒运输队
第四章 从岛屿到岛屿
附录
人名索引
机关名称及专用术语
《古拉格群岛(中)》:
内容提要
第三部 劳动消灭营
第一章 阿芙乐尔的手指
第二章 群岛露出海面
第三章 群岛病灶的扩散
第四章 群岛在硬结
第五章 群岛的根基
第六章 “拉来法西斯啦!”
第七章 土著的生活
第八章 劳改营里的妇女
第九章 杂役
第十章 政治犯的替身
第十一章 思想纯正分子
第十二章 “砰一砰一砰
第十三章 再交出一层皮!
第十四章 改变命运!
第十五章 惩隔室,强管棚,强管区
第十六章 社会亲近分子
第十七章 娃娃犯人
第十八章 古拉格的缪斯
第十九章 泽克民族
第二十章 狗的职务
第二十一章 营旁世界
第二十二章 我们在建设
第四部 灵魂与铁丝网
第一章 向上
第二章 还是败坏?
第三章 带“笼口”的自由
第四章 几个人的命运
附录
人名索引
《古拉格群岛(下)》:
内容提要
第五部 苦役刑
第一章 在劫难逃
第二章 革命的微风
第三章 锁链,还是锁链。
第四章 怎么会忍受?
第五章 铁板下的诗篇,岩石下的真理
第六章 坚定的逃跑者
第七章 一只小白猫
第八章 靠意志逃跑与靠技术逃跑
第九章 拿冲锋枪的孩子们
第十章 营区的土地在燃烧
第十一章 摸索前进,扯断锁链
第十二章 肯吉尔营四十天
第六部 流放
第一章 自由初期的流放
第二章 农瘟
第三章 流放地日趋茂密
第四章 放逐各族人民
第五章 刑满之后
第六章 流刑犯的幸福生活
第七章 出狱后的囚犯
第七部 斯大林死后
第一章 事到如今,左右为难
第二章 统治者易人,群岛依然在
第三章 今天的法律
后记
写在后记之后
又过了十年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索尔仁尼琴记录的许多案例或揭露的许多事实确实残酷,但似乎总是缺少一种动人的力量。只有在叙述到作者自身经历时才显示出了这种力量,特别是当作者面对自己内心,赤裸裸地揭示出自己内心深处的蒙昧、懦弱和权力欲时。如在第四章中,作者以一名军官的名义要一位德国俘...  

评分

是不是还可以怒吼 在无话可说的时候 是不是可以挥起血肉的拳头 砸向钳嘴的刀斧手 是不是可以高举着残缺的双臂 代替被烹黑的舌头 用乱发缠向他们的颈子 用断骨的锋茬死斗 捍卫言语的权利 捍卫最后的自由 等候 等一个不会开放的出口 等候 在污水管深处想念 腥红伤痕下潮湿的星...  

评分

在被捧上天、又落回地后,在被西方看作反对苏联专制的最有力的证言者、又坚定的反对西方的物质主义从而让左右两派都无所适从后,索尔仁尼琴,伟大的、奇迹般的索尔仁尼琴再也无法与身后的世界争辩。 看他的《癌症楼》、《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还是沉痛和沉重。...  

评分

昨日,索尔仁尼琴病逝于莫斯科,一个在外流亡多年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晚年回到自己祖国,把人生最后的岁月埋葬于此,或许是种幸福. 早些年间,王小波与其"沉默的大多数"风靡一时,巴金和他的<随想录>也倍受推崇,就连顾准都已俨然成为了精神英雄,但我知道,中国再没能真正揭示古拉格,...  

评分

一样的书,在人生不同阶段读,应该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更适合在年轻时读,青春的激情也许让你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的则需要你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可能会更有感觉,你可以更加冷静地面对苦难与罪恶。像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这样的书,应该属于后者。 我手头的这套《古拉格群...  

用户评价

评分

索尔仁尼琴的这部巨著当然是有倾向性的——你叫一个因为触犯“第五十八条”而在劳改营呆了八年,然后又被流放,半生尽毁的人没有倾向性怎么可能?

评分

印刷质量比想像中好很多,对得起这个价格。现在不买,保不齐以后就会绝版,这样的书在这样的政权下,这是随时可能发生的。

评分

一个多星期在如厕时看完。。不是拿的诺贝尔文学奖么,为什么感觉文学性这么弱。。

评分

唉!厚重的两千页,以后应该再读一读!可惜中国连索尔仁尼琴和古拉格群岛都没有,谁去记录那惨当了小白鼠的亿万生灵呢!社会主义意味着奴役,愿后人记住这个教训!

评分

其实读了好多年都没有读完,但是不好意思继续亏心的说“在读”了,只好假装是“读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