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为难:中国当代思潮访谈录》访谈内容多涉及政改、国学、思想争锋等热点话题,文字比专著轻松,可读性强,且兼具专业性深度。李泽厚、汪晖、刘军宁、许纪霖等九位访谈对象都是各个思想流派的代表性学者,他们不仅是著作等身且极具市场号召力的知名学者。
《左右为难:中国当代思潮访谈录》部分内容出版前已在《南方周末》、《瞭望生活周刊》等高端媒体上连载。
萧三匝,资深媒体人、独立学者,曾任《华夏时报》产经部主编,现为《中国企业家》杂志高级编辑,著有《中国反围堵》(合著)。
时下中国存在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上自庙堂,下到民间,都意识到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必须要凝聚改革共识;另一方面,要让“左”“右”双方坐到一张桌子上,心平气和地达成某种理性妥协的共识,又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固然因为“左”和“右”在思想渊源、内在逻辑上难以融...
评分时下中国存在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上自庙堂,下到民间,都意识到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必须要凝聚改革共识;另一方面,要让“左”“右”双方坐到一张桌子上,心平气和地达成某种理性妥协的共识,又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固然因为“左”和“右”在思想渊源、内在逻辑上难以融...
评分时下中国存在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上自庙堂,下到民间,都意识到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必须要凝聚改革共识;另一方面,要让“左”“右”双方坐到一张桌子上,心平气和地达成某种理性妥协的共识,又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固然因为“左”和“右”在思想渊源、内在逻辑上难以融...
评分时下中国存在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上自庙堂,下到民间,都意识到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必须要凝聚改革共识;另一方面,要让“左”“右”双方坐到一张桌子上,心平气和地达成某种理性妥协的共识,又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固然因为“左”和“右”在思想渊源、内在逻辑上难以融...
评分时下中国存在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上自庙堂,下到民间,都意识到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必须要凝聚改革共识;另一方面,要让“左”“右”双方坐到一张桌子上,心平气和地达成某种理性妥协的共识,又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固然因为“左”和“右”在思想渊源、内在逻辑上难以融...
徐友渔一篇最有料。
评分一个社会,在面临转型时,领导者的理性就是把社会控制在中左、中右上,然后直线往前走,千万不能失去控制,否则就进入一个万劫不复的乱循环,社会就必须死人,最后就会崩溃。一个社会要想直线往前走,你会发现只能是一脚左一脚右,而且都是一脚微左,一脚微右,才能往前直线走。如果是一个跛子,比如一直往右拨,走了半天,发现是打转的,你老往右摆,跛到最后是一圈,什么也没动;或者你往左跛,跛了一圈也没用。
评分李泽厚完全老糊涂。除徐友渔,采访皆未到位。而作者狗尾续貂,每段穿插自己所述,犹烂花着粪,更增其臭。
评分萧三匝,记者。本书是对改开以来中国左右和保守主义民族主义代表人物的访谈,访谈后有作者的札记。国朝很喜欢访谈这种文体,比如八十年代访谈录,那本书其实跟这本书是很类似的。只是这本书更加偏重于政治、理论和立场,所以立场表达、攻击都到了赤裸裸的地步。所以,这本书估计不会比八十年代访谈录卖的更好。当然,这本书也有价值,假如不想去读李泽厚、刘军宁、许纪霖、汪晖的书,看看这本书,他们这些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也就大体了解了。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就算是改开四十年的思想记录。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已经成为了陈年旧事,虽然还会有人继续左右为难下去,但是我想已经新时代了,旧时代的内容或许不会有太多的残余。本书也就成了白头宫女话开元的盛世的一抹残照。
评分"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