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王鼎鈞“迴憶錄四部麯”的第一部,寫故鄉、傢庭和抗戰初期的遭遇。作者對傢鄉的風土人情、曆史掌故及種地勞作信手拈來;同時將個體的遭遇置於宏大的社會背景中,以小見大,在樸素無華中顯示齣一種深度和力量。
用等待一輩子的自由
寫盡20世紀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
齊邦媛、硃西寜、楊照、高華、王奇生推薦
王鼎鈞迴憶錄四部麯:《昨天的雲》《怒目少年》《關山奪路》《文學江湖》
“對日抗戰時期,我曾經在日本軍隊的占領區生活,也在抗戰的大後方生活。內戰時期,我參加國軍,看見國民黨 的巔峰狀態,也看見共産黨的全麵勝利,我做過俘虜,進過解放區。抗戰時期,我受國民黨的戰時教育,受專製思想的洗禮,後來到颱灣,在時代潮流衝刷之下,我又在民主自由的思想裏解構,經過大寒大熱、大破大立……我的經曆很完整,我想上天把我留到現在,就是叫我做個見證。”
抗戰、流亡、內戰、白色恐怖……當時天下已亂,但這四部迴憶錄脈絡清晰,藉個人離亂的遭遇顯現火焰山似的動蕩年代,讀來仿佛章迴小說,精彩故事一個連接一個——這,其實是耄耋之年的作者用自己的青春與血淚換來的!
難得的是作者並未將迴憶錄寫成自己血淚控訴的文章,而是藉一己之受想行識,以文學的求美、史學的求真、哲學的求解將血淚化成明珠,以呈現一代眾生的存在,試圖喚起今人對那個時代中國人最重要的集體經驗的關注和瞭解。不見煽情,不見呐喊,平心靜氣,卻有史詩般的壯闊和觸及靈魂的力量。
《關山奪路》獲聯閤報讀書人2005最佳書奬,“迴憶錄四部麯”獲《中國時報》2009開捲十大好書,《文學江湖》獲第三屆2010颱北國際書展大奬。
一本迴憶錄是一片昨天的雲,使片雲再現,就是這本書的情義所在。
——王鼎鈞
為什麼王鼎鈞在寫瞭《碎琉璃》和《左心房漩渦》這樣空靈的抒情詩式的散文、小說之後,會開始寫由絢爛歸於平淡的自述呢?應是不僅因為此時“人生已沒有秘密也沒有奇跡,幻想退位,激動消失”吧。昨天的雲是實際人生,是父母嗬護的童年,到戰爭洗禮,炮火中初識摺腰大地的歲月升騰而成,其中充滿瞭人間至深至純的情義。
——齊邦媛
王鼎鈞 山東省蘭陵人,1925 年齣生於一個傳統的耕讀之傢;1949 年到颱灣,服務於(颱灣)中國廣播公司,還曾擔任過多傢報社副刊主編;1979 年應聘至美國的大學任教,之後定居紐約至今。
王鼎鈞的創作生涯長達半個多世紀,著作近四十種。從六十年代早期的作品到1975 年《開放的人生》,再到八十年代初期《作文七巧》,其“人生四書”、“作文四書”等作品在颱灣銷行極廣,至今不衰。
自七十年代末期起,王鼎鈞開始瞭《碎琉璃》等獨樹一幟的文學創作;1988 年《左心房鏇渦》齣版之後,更被譽為“當之無愧的散文大師”。
從1992 年至2009 年,王鼎鈞曆時十七年陸續發錶“迴憶錄四部麯”。這四捲書融人生經曆、審美觀照與深刻哲思於一體,顯示一代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
春节在火车上读王鼎钧回忆录第一部《昨天的云》,五星推荐! 书名取自痖弦的诗句“今天的云抄袭昨天的云”。退休的人说实话,无关名利,只为在场证明。人活一世,有些东西不记录下来,就散失了;有些人不记录下来,会觉得对不起他们。这是作家的使命感。 书中自序说:我并不...
評分本来想打四星半,但是想不出来为什么扣掉了半星,遂五星。 这本书是王鼎钧先生回忆录第一部,主要在写家庭和抗战初期。 高中的时候听过学文科的小伙伴念叨过这本书,但是当时太贵她并没有买,我就一直记到现在想着什么时候一定要看看王鼎钧的回忆录。刚好那天在图书馆漫无目的...
評分 評分 評分作者作为兰陵人,对山东煎饼感情深厚,文中提了太多次,大晚上的看得我好饿,于是都给摘抄了出来。(关注点跑偏……) 家乡的主食叫“煎饼”,乡音近似“肩明”。煎饼是用石磨把小麦黄豆磨成稠糊,再放在铁鏊子上烙成,所以推磨是人生大事。 (总算知...
王鼎鈞序言裏說自己要寫的是情義,但通篇看完,我倒是覺得他的文筆冷酷得很。但轉念一想,這樣纔對,唯有將人世間的虛情假意看透,纔真正熱烈得起來。魯迅便是一個例子。
评分是在禮崩樂壞之際,探討維持一種(舊有/固有)秩序的可能;這種實踐的可能性又通過被執行者(之眼)錶現齣來,是恰如其分的。
评分王鼎鈞迴憶錄四部麯中的第一本,有記憶中故鄉蘭陵的風土人情、曆史掌故,春種、鞦收、趕集、戀愛、攤煎餅、讀私塾,細瑣的生活娓娓道來。也有國破傢亡的沉痛,轟炸、逃難、打遊擊,同時以孩子和老人的眼光看戰火紛飛的年月。記瞭一位崇尚簡潔文風的老師,把他寫的“金風玉露的中鞦已過,天高氣爽的重陽未至”改成“今年八月”,看時不由得笑齣來。
评分行文中藏不住的自負,讓我橫竪喜歡不起來。
评分文筆寫得亦不見好,不知道他是如何獲得“散文大師”這個稱呼的。然他是真正經曆農事,走過長路,比起那些憑空想象現實的作傢還是高明太多。細節,沒有經曆,很難寫好。注意,作者來自教會傢庭,教會勢力在那時候的中國不可小視,因為教會在當時是能夠讓當地人離開當地,走嚮西方獲得新知識的重要途徑。福州三坊七巷,林語堂林耀華(金翼作者)冰心等經曆都和教會掛鈎。金翼裏甚至,直接寫二哥(?)通過教會力量去國外進修,迴過後憑這個身份得到很多特權和便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