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第3版)》是钱穆先生八十高龄后对双亲及师友等的回忆文字,情致款款,令人慨叹。读者不仅由此得见钱穆一生的求学、著述与为人,亦能略窥现代学术概貌之一斑。有心的读者更能从此书感受到20世纪“国家社会家庭风气人物思想学术一切之变”。这本书不光是写他自己一身一家的琐事,更加能启发那些对近当代人文思想感兴趣的“善论世者”。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选修现代新儒家课的时候,老师说起往届有中学时便读完钱穆先生的所有作品的师兄,某次在课堂上登台讲评钱穆先生生平思想关怀的时候,竟然情难自抑,泪洒讲桌。当时听到这段故事,心里也有相当的震动。一来颇有一些遗憾,不知道这会为了前人动情如此的师兄是何等样人;二来却是...
评分 评分 评分西南联大的学风 ——蠹鱼笔记(17) □/徐强 又其前某一日,有两学生赴延安,诸生集会欢送。择露天一场地举行,邀芝生与余赴会演讲,以资鼓励。芝生先发言,对赴延安两生倍加奖许。余继之,力劝在校诸生须安心读书。不啻语语针对芝生而发。(钱穆《师友杂忆》) 【蠹鱼案】...
钱穆先生回忆录,以其求学、教学、治学、办学为经,自十岁入小学始,至八十八岁在台定居终,凡七十八年。 此书即可一窥钱老为学态度及著述脉络,亦可见其人生哲学观点及政治倾向等等。书中掌故极丰,前贤巨子之名讳、恩怨、纠葛每每跃然纸上,不忍释卷。虽如此,钱老云“亦有心中极明白极清楚之事,不敢放笔”,可知尚有许多事辍于笔端,若另无记载,即湮于历史风烟矣! 钱老通达历史,晓畅人情。全书以浅近文言写就,看似文字平淡,实则波涛暗涌,每有低声浅唱惊弦断、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
评分古文果然简洁。原来钱伟长是钱穆先生的侄子,钱钟书的父亲是钱基博。果然要有家学渊源才能培养出大学者。他们那个年代英年早逝的还真不少,自古中国文人多文弱啊。潜心的钱先生,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到底是在怎样的环境中读了多少书才成了国学大师。因为他没有留个学,所以只能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找闪光点,不过也不是每个没有留学的都能成国学大师对吧。可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没有多少好感。
评分#补记
评分看哭了……
评分古文果然简洁。原来钱伟长是钱穆先生的侄子,钱钟书的父亲是钱基博。果然要有家学渊源才能培养出大学者。他们那个年代英年早逝的还真不少,自古中国文人多文弱啊。潜心的钱先生,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到底是在怎样的环境中读了多少书才成了国学大师。因为他没有留个学,所以只能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找闪光点,不过也不是每个没有留学的都能成国学大师对吧。可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没有多少好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